【573】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3版)发布! ——关于21种常见癌症
【573】]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3版)发布! ——关于21种常见癌症预防筛查推荐
2024-07-10,收录
提要:
标题-1: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57万,“四早”理念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
标题-2:《推荐》已连续更新至第六版,涵盖21个瘤种、七大降低癌症风险建议
标题-3:已有两种疫苗,可降低多种肿瘤发病风险;sfjg -4:前言部分撷取
标题-4:前言(摘要)
5,检索-360网:2023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发布!另增2 表
-------------------
原文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3版)发布! ——关于21种常见癌症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3年4月15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第一天,2023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以下简称《推荐》)在上海全新发布。
《推荐》由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推出。除更新既往版本内容之外,今年《推荐》还新增了“口腔癌”和“儿童肿瘤”的预防和筛查推荐,并特别编写了“疫苗可预防癌症”的相关内容。
标题-1: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57万,“四早”理念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据世界癌症研究中心估计,中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57万、死亡300万,疾病负担沉重,有效的肿瘤防控关系我国全民健康的实现。
所幸,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恶性肿瘤已逐步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如果将现有对肿瘤的认知都能转化为防治行动的话,将近一半的肿瘤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无法预防的肿瘤中,也有一半是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获得治愈的机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强调:“对于个体来说,要降低肿瘤发病风险和因肿瘤带来的死亡风险,早预防、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四早’理念是关键。早预防、早筛查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将明显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出院患者长期随访资料,初诊时为早期的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远远高于中晚期患者。以男女性都常见的结直肠癌为例,Ⅰ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2.04%,而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即使能够获得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也仅有36.41%;又如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癌,Ⅰ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8.0%以上,而Ⅳ期能接受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只有45.8%。
标题-2:《推荐》已连续更新至第六版,涵盖21个瘤种、七大降低癌症风险建议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陈震教授介绍,为了帮助广大居民了解癌症预防和筛查的知识,及时将全球在癌症预防控制领域的有效措施转化为大众的行动,上海市抗癌协会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8年首次发布《推荐》,之后每年持续更新,帮助大众掌握常见癌症的预防和筛查方法,积极行动,远离癌症,今年已更新发布至第六版。
据悉,2023年发布的最新版《推荐》,包括21个瘤种、3个癌症专题(儿童肿瘤、遗传性癌症和疫苗可预防癌症)、7大降低癌症风险建议和一张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其中增加了口腔癌和儿童肿瘤的预防和筛查推荐,特别编写了“疫苗可预防癌症”内容,并对已有的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胆囊癌和白血病等8种恶性肿瘤的内容予以更新。
标题-3:已有两种疫苗,可降低多种肿瘤发病风险
郑莹教授表示,疫苗预防肿瘤,是近年来全球癌症防治的一大进展。研究表明,目前已有两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相关肿瘤发病风险,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它们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预防导致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来进一步预防肿瘤的发生。
一种是乙肝疫苗,由于中国肝癌患者中90%与乙型肝炎持续感染有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有望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国肝癌发病率快速下降;另外一种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以预防因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口腔癌等其他7种肿瘤。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知晓自身恶性肿瘤风险因素,关注身体出现的早期危险信号,定期参与肿瘤筛查,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远离肿瘤的侵扰。”郑莹教授表示。
据悉,新版《推荐》还上线了电子版本,以便于大众了解学习。大众可以通过关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得2023版《推荐》的线上电子版,也可以通过参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市抗癌协会的各项线下活动,获得2023版《推荐》的纸质版。
此外,与《推荐》相配套的、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发的“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工具也同步上线。还可通过关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在右下角的“互动+”→“癌症风险评估”,获取链接(https://www.23care.com/screentest/)。通过该风险评估工具,大众可进一步了解个体自身癌症风险,进而积极采取预防和筛查行动。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 中国医学论坛报 冯紫琪 整理)
为方便各位读者更好地理解《推荐》的立意和初衷,现将其前言部分撷取如下。
标题-4:前言
我国每天超过一万人罹患癌症,每 8 秒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中国人一生患癌的风险高达 37%。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接近一半的癌症可以预防,无法预防的癌症中,也有一半可以通过筛查早发现获得治愈的机会。因此,科学预防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癌症筛查,降低自身癌症风险。
为了指导专业机构和个人对癌症进行科学的预防和筛查,上海市抗癌协会会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 2018 年开始,每年编撰《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发布。
上海市抗癌协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组成编撰委员会,收集全球最新的权威肿瘤预防和筛查研究进展信息,充分考虑我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特点,以推荐指南的形式,向大众普及防癌抗癌科学知识,指导公众积极行动起来,降低自身的癌症风险。
2023版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新增了口腔癌和儿童肿瘤的预防和筛查推荐,特别编写了“疫苗可预防癌症”专题,并对已有的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胆囊癌和白血病等8 种恶性肿瘤的内容予以更新。2023 版的推荐,包括21个瘤种、三个癌症专题(儿童肿瘤、遗传性癌症和疫苗可预防癌症》、七大降低癌症风险建议和一张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
“癌症防治,全面行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远离癌症,健康生活。
肿瘤周刊2023年05月18日B1版.pdf
检索-360网:
2023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发布!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30417/content-578060.html
文档内容如上同,另增2 表
最后编辑于 2024-07-10 · 浏览 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