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植骨时,会出现哪些并发症?怎么解决?

在上颌窦植骨时,可能会出现几个难点及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上颌窦黏骨膜穿孔,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医生缺乏经验和/或上颌窦内存在分隔等解剖方面的难点。

出血
在上颌窦侧壁开窗过程中,可能会损伤上牙槽后动脉导致出血,Zijderveld等认为出血的发生率为2%。
本病例使用车针轻柔小心地去除窦壁以保护动脉。而使用超声骨刀可使开窗更容易、预期性更好且不会损伤动脉。

使用超声骨刀进行上领窦侧壁开窗
一旦动脉损伤,可进行结扎止血。大多数情况下,出血并不会太严重,短时间内就能止血。由于电刀有损伤上颌窦黏骨膜的风险,应避免使用。
上颌窦分隔
上颌窦分隔的发生率为21%,然而,上颌窦分隔可能存在于不需要做骨增量的区域,因此上颌窦植骨时遇到分隔的概率要少得多。

左:CBCT图像显示了一个冠状面的局部上颌窦分隔;
右:CBCT图像显示了一个上颌窦上壁的窦分隔。
上颌窦分隔被认为是导致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的主要原因,因此基于其解剖学特点对分隔进行处理非常重要。
上颌窦分隔的分类
上颌窦分隔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局部分隔一般更难处理,因为它的尖端通常很锋利,剥离过程中会造成黏骨膜穿孔,分隔的位置和走行也很重要。
*注:以上内容选自《垂直极限 口腔种植软硬组织增量》,主编:(匈)伊斯持万·厄本,以上所有内容仅用于口腔医疗学术交流。

对于牙槽骨严重萎缩而又有上颌窦解剖结构限制的病例,则很难植入有足够长度和横径的种植体。上颌骨的骨质通常较下颌差,在上颌窦内植骨并获得与受体骨的结合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和植骨技术来改善种植体植入条件。
医生们想要学会应对骨量、软组织量不足的病例,就需要系统学习骨增量、软组织增量技术的基础理论及操作方法。其中,上颌窦底提升又是很多骨量缺失患者的刚需,因此,医生们还需要在掌握软硬组织增量技术之后,深入学习上颌窦提升技术。
最后编辑于 2024-07-09 · 浏览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