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点图里显踪迹,异淋增多解谜团


散点图里显踪迹,异淋增多解谜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口亲密接触传播,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EB病毒感染后可在宿主记忆B淋巴细胞内潜伏终身,或引发轻度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恶性淋巴瘤、鼻咽癌等。IM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等,因其症状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增多,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挑战。
下面分享一例血常规检验散点图异常触发复检规则,手工镜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高,遂建议行EB病毒感染的相关实验室检验,最终被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案例。
某16岁男性患者3天前出现流鼻涕,口服三九感冒灵后病情无好转。近2日出现单声咳嗽,流涕持续,精神、饮食稍差。查体显示体温正常,脉搏稍快,呼吸稍快,咽充血,咽后壁有白色粘痰,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并有凝乳样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腹部正常。患者可能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需进一步检查治疗。
患者门诊血常规结果显示WBC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显著增高。白细胞分类计数散点图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区域散点增多。血涂片镜检发现较多异型淋巴细胞。
结合血清生化检验和外周血EB病毒抗体检验结果,最终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结合患者门诊病历,遂立即与临床医生联系,高度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建议行EB病毒感染的相关实验室检验,进一步明确诊断。临床完善相关实验室检验,其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报告如图。



本案例患者近3天出现流鼻涕、单声咳嗽,咽后壁有白色粘痰,外周血常规检验提示病毒感染。虽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症状,但白细胞分类计数散点图有助于准确诊断,及时确诊得益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术原理,区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本案例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散点图中淋巴细胞区域和单核细胞区域周围散点增多且向上延伸,说明有胞浆中核酸含量较多的细胞出现,由此进行人工镜检,发现有较多异型淋巴细胞,约占23%,从而为临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验提供了可靠的路径。
异型淋巴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病毒、原虫感染或过敏原等刺激下发生形态改变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多数为T淋巴细胞。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空泡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正常人外周血中偶见此种细胞,病毒感染时异型淋巴细胞比例<5%,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10%,且增高越明显临床意义越大。
本案例强调了医务人员对血常规检验报告的审核应超越单纯数据层面,注重散点图和直方图异常改变的审核,并结合数据、图形及镜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每位患者的精准医疗。遇到异常图形时,检验工作者应及时进行人工镜检,为临床提供早期提示和优化检验路径,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4-07-03 · 浏览 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