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便知健康!大便藏着哪些疾病信号?
在众多体检项目当中,有一项“羞于启齿”的体检项目——大便常规,作为三项常规检查之一,大便常规检查的作用自然也不小。
大便常规项目能做什么?
01检测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胆管有无炎症、出血、恶性肿瘤、感染等存在,包括寄生虫感染。
02判断胃肠、肝胆、胰腺等的功能状况。
03通过细菌培养或镜检,可以分析有无致病菌及肠道正常菌群有无失调等。
04了解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情况的参考。
通过粪便常规检查,我们可以了解粪便的性状、颜色、有无寄生虫感染;通过对粪便进行隐血实验检查,可以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通过对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可以了解有无特殊的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

大便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
01外观和颜色:评估粪便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02隐血检测:筛查消化系统出血。
03脂肪检测:评估脂肪消化和吸收情况。
04寄生虫和细菌检测:检测寄生虫感染或细菌感染。
05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虫卵、真菌等。
大便常规的临床意义
检测消化道疾病
- 消化道出血:若大便中检测到红细胞,可能指示下消化道或肛门部位出血,常见于炎症、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 感染与寄生虫: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炎、菌痢等细菌感染;发现真菌则可能是真菌感染;发现寄生虫虫卵说明有特定寄生虫感染。
- 特殊感染与疾病:例如,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指示上消化道出血;吞噬细胞的出现可能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肠炎等相关。

评估消化道功能
- 消化不良:若大便中检测到大量脂肪球或食物残渣,可能表明消化不良,尤其是脂肪消化不良。
- 肠道菌群:正常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但菌群失调可能指示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情况。
筛查肠道肿瘤
隐血试验:作为筛查结直肠癌等肠道肿瘤的一种方法,隐血阳性可能提示潜在问题。

监测疾病疗效
治疗反应:通过大便检查可以监测治疗后的疗效情况,如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感染的消退情况。
评估营养吸收情况
脂肪与营养:大便中的脂肪球和食物残渣等可以反映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情况,有助于评估营养状况。
大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并非仅局限于上述几点,具体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此外,具体的大便化验项目可能因医生要求、病情和实验室设施的可用性而有所不同。
大便常规的注意事项
- 灌肠后的粪便、粪便过稀及混有油滴等不宜作为检查标本。
- 粪便标本应新鲜,不可混入尿液及其他杂物。采取标本后应立即送检,不能超过1小时。
- 做隐血实验检查时应避免在检验前3天服用大量维生素C,禁食动物性食物,血类食品,并禁服铁剂,钞剂,避免混入经血、尿液,如口鼻出血有过吞咽也会影响结果。严重怀疑消化道出血时建议连续送检3天。
- 大便常规检查时,标本不宜过多。应选择其中有脓血、黏液的部分或颜色异常部分;如无异常,则可取粪便表面不同部位及粪便深处多部位取材,标本量一般采集管中的一勺,放入大便专用管内1小时内送检。
- 粪便细菌培养检查,应采用无菌有盖容器。普通细菌培养: 取有脓血、黏液部分的粪便3g以上;液体粪便取3mL以上置于无菌瓶中,立即送检。难辨梭菌培养及难辨梭菌毒素检测: 粪便标本应充盈整个无菌小瓶,立即送检。
- 在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前,应避免摄入含铁食物至少24小时,以免影响隐血试验结果。此外,如有任何不适症状及相关既往病史,应告知医生以便准确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 注意饮食,三餐规律,冷热适度,少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和咖啡;少碰煎炸油焖等人为加工过的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
- 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每年一次体检,同时每2至3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
最后编辑于 2024-06-29 · 浏览 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