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阑尾炎手术”

叶医师看了急诊患者的术前小结:年轻男性,症状典型,发病时间短,局部体征还不是很重。叶医师心想:这诊断“急性阑尾炎”是板上钉钉的了,再有CT检查胶片的加持下,怎么看都就是个平常不过的阑尾炎而已。
平静的夜幕已深,柔和的手术灯下,却又再次验证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这句话。
该“阑尾”不一般
术中腹腔镜探查阑尾没有难度,但进腹一见,职业本能告诉叶主治:“该阑尾不一般。”果然,通过辅助器械的探查,警觉的叶主治立马感觉到术前阅览的CT片上,那“粪石”十分怪异。间接的力传导揭示着这是一颗硬如顽石的粪石。术中果断采取应变措施——中转开腹,继续手术——需排除“阑尾根部恶性肿瘤、异物嵌顿”可能(即便这是些发病率极低的情况,但在每个病人身上,遇到了就是百分之一百)。
“这病人可能需行结肠造口、右半结肠切除术、一期修补+引流冲洗,或者……”——更改术式需要在脑海中快速罗列出各种应急措施,这对于术中主刀医师来说是个十分艰难的考验,因为他正面对着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绝对不容任何差池。为保障病人安全,叶主治开腹探查的同时,马上联系了医院更强的实力坐镇——上级医师会诊。


1个多小时后,在蔡主任医师、叶医师和麻醉护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阑尾炎”小手术,终于顺利结束。
导致这病人阑尾炎发作的元凶,竟然是两枚手术中常规止血钳夹使用的“塑料夹”。这种名叫“Hemolock”的塑料夹一般在腹腔镜手术中用于钳夹止血使用。就是这么两枚意外移位的夹子,导致患者发作的阑尾炎周围形成一团坚硬而结构紊乱的团块。这是病人曾经发生过多次的阑尾炎的结果,而且造成了本次手术需切除部分大肠的后果。然而,该病人的这两枚医用夹子是怎么进入病人肠道的呢?


导致病人遭受如此浩劫的两枚小东西,差点让他遭受肠造口、二次手术和严重肠黏连的风险。当切开阑尾见到这次“元凶”的时候,在场的医生突然想起病人3年前在广东某医院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病史。
通常情况下,腹部手术的病人使用夹子后,这样的医用夹子将在腹腔内被原位粘连固定,不会对病人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如今我们也只能推测,当时“穿孔手术”中应用了夹子,术后夹子本在胃肠腔外,通常情况下会被包裹住,不产生影响,但这病人可能产生了极少数人会产生的排斥反应,并将本肠腔外的夹子通过排异反应,逐步排挤进入胃肠腔内,并且,这两个夹子又不走寻常路,没随着肠腔蠕动顺利排出体外,而问题的特殊性就出在于此,这种极少发生的排斥反应不仅在这病人身上出现了,排入肠内的夹子还进入了阑尾腔内,并且是两个同时排入阑尾腔内。这种比中彩票还不容易出现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实属是罕见中的罕见!
这大概就是,夹子进入阑尾腔内的一种原因推测。
阑尾是我们人体大肠的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阑尾在成年前对大肠有免疫保护,可明显降低人体一生罹患大肠肿瘤的机会。得益于现代抗生素的进步,虽然大多数单纯阑尾炎和少部分化脓阑尾炎都能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缓解,但是,保守治疗成功后的阑尾最终均将走向慢性炎症持续过程并将反复发作。然而,在医疗发展水平很高的今天,各个县区,每年因阑尾炎发作而死亡的病例仍偶有发生。
阑尾炎是一个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所以常见,主要是阑尾生长的部位、形态导致的。阑尾是人体大肠起始附近的一个器官,当我们进食的食物通过小肠消化吸收后到达大肠是流动的食糜状态,很容易因重力原因流入阑尾内。而阑尾是一个盲管——出入同一个开口,所以,当食糜进入阑尾后,食糜需要从这个口流出。当人体水分不足时,大肠包括阑尾将吸收这里的水分,从而引起粪便脱水形成硬块,难以排出。这个是粪石阻塞阑尾导致炎症的主要原因。
所以,怎么预防阑尾发炎呢?
1.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我们需要做到避免便秘、保持适当充足水分、保持每日排便、适当运动,避免习惯性“缺水”。
2.保持良好就餐习惯,规律饮食,高纤维饮食,避免进食难以消化食物。@丁香普外频道
最后编辑于 2024-06-15 · 浏览 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