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林仲秋教授:荟萃 2024 ASCO 妇科肿瘤前沿进展,看新药、新技术引领诊疗变革

发布于 2024-06-12 · 浏览 1563 · IP 上海上海
img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 2024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4 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探讨国际最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研究成果和治疗技术。「丁香园肿瘤时间」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分享 2024 ASCO 妇科恶性肿瘤领域重磅研究更新!

01

晚期卵巢癌前沿进展

Overall survival (OS)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PSROC) treated with olaparib maintenance monotherapy: Update from the L-MOCA trial.

摘要号:5559

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PSROC)L-MOCA研究总生存期(OS)更新: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时,整体人群(N=224)的中位 OS 为 54.4 个月(95%CI 43.8-NE);42个月的OS率为59.7%(95%CI 52.6%-66.1%)。对于既往接受过二线治疗的患者,BRCA突变型(BRCAm)亚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95% CI 55.2–NE),在BRCA野生型(BRCAwt)亚组中则为45.2个月(95% CI 33.5–NE)。在既往治疗线数 >2 的患者中,BRCAm和BRCAwt亚组的中位OS分别为53.6个月(95% CI 29.3-NE)和38.0个月(95% CI 24.2-NE)。无论 BRCA 突变、HRD 状态或既往抗癌治疗线数如何,奥拉帕利均可带来一致的 OS 获益。安全性方面,奥拉帕利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生率较低(3例,1.3%),长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这项研究证实,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亚洲人群,无论 BRCA 突变或 HRD 状态,均可带来显著的 OS 获益,且安全性可控。

Secondary cytoreduction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in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SOC-1): A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摘要号:5520

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 vs 单纯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 III 期 SOC-1 研究最终 OS分析:中位随访时间 82.5 个月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中位 OS 为 58.1 vs 52.1个月(HR=0.80;95%CI 0.61-1.05,P=0.11)。对照组中有 61/175(35%) 在后续治疗中转至手术组,纠正转组因素后,HR 为 0.76(95% CI 0.58-0.99)。当排除转组率最高的中心时,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带来了 21.0 个月的 OS 获益。与单独化疗相比,手术明显提高了长期无复发生存者的比例 (13.2% vs 2.9%)。对于复发部位 <20 的患者,手术组死亡风险较对照组降低 31%(HR=0.69;95%CI 0.46-1.03)。本研究证实,在高水平中心,经高水平妇瘤医生评估适合手术的 PSR 卵巢癌患者,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达到真实 R0,可改善生存预后,带来 OS 获益。

Optimization of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Randomized phase II GERCOR CHIMOVIP study.

摘要号:5519

优化腹腔化疗Ⅱ期 GERCOR CHIMOVIP 研究中期分析显示:在 III 期或 IV 期、经过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或中间肿瘤细胞减灭术(IDS)达到完全肿瘤细胞减灭(CC0)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优化腹腔化疗组12名(66.7%)和对照组 11 名(61.1%)患者达到了 pCR。观察到在包括年龄、术前 HE4 和低级别肿瘤中有利于对照组的基线失衡。优化腹腔化疗组的3-4级毒性较低(30% vs对照组的52%)。在平均随访 4.6 年时,优化腹腔化疗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和中位 OS 分别为 3.0 年 (95%CI 1.1-NE) 和未达到 (95%CI 3.3-NE),而对照组分别为 1.4 年 (95%CI,0.9-1.8) 和 3.5 年 (95%CI,1.8-5.3)。在优化腹腔化疗组观察到的EFS和OS的获益表明,对于 III/IV 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达到 CC0 患者,腹腔内(IP)顺铂治疗可带来更好的生存预后。

02

晚期宫颈癌前沿进展

An open label, single arm phase II, multicenter trial of durvalumab and BVAC-C, in patients with HPV 16- or 18-positive cervical cancer and failure of first-line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DURBAC).

摘要号:5513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性疫苗 BVAC-C 治疗一线铂类化疗失败的 HPV 16/18 阳性宫颈癌Ⅱ期 DURBAC 研究显示:在 29 名可分析患者中,6个月PFS率为50%(95%CI 34%-73%)。客观缓解率(ORR)为38%(95% CI 20%-56%),其中 CR 为 14%,PR 为 2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 13.3 个月(95%CI,12.2-NA),中位 PFS 为 8.7 个月。所有评估患者在接种 BVAC-C 疫苗后均显示出炎症细胞因子反应(IFN-γ或TNF-α)和 E6/E7 特异性 T 细胞反应。最常见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s)是发热和肌痛,大多数为1级且可控。这项研究证实了度伐利尤单抗与免疫治疗性疫苗 BVAC-C 联合的疗效,夯实了免疫治疗在复发性 HPV 16/18 阳性宫颈癌患者二线治疗的地位。

A phase 1/2 study of the TORC1/2 inhibitor onatasertib combined with toripali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Cervical cancer cohort.

摘要号:5509

TORC1/2 抑制剂 onatasertib+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 I/II 期 TORCH-2 研究宫颈癌队列数据:疗效可评估人群(30名宫颈癌患者)的 ORR 为 53.3%(16/30),包括 4 例 CR 和 12 例 PR。疾病控制率(DCR) 为 86.7%,中位缓解时间为 1.4 个月。中位 PFS 和 24 个月 PFS 率为 8.4 个月和 31.0%。中位 OS 未达到,24 个月 OS 率为 51.6%。PD-L1 阳性、PD-L1 阴性和PD-L1 未评估人群的 ORR 分别为 61.5%(8/13)、55.6%(5/9)和37.5%(3/8)。30 例患者(96.8%)经历了 ≥1 次TEAEs,13 例(41.9%)患者经历了 ≥3 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这项研究提示,TORC1/2 抑制剂 Onatasertib 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在未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观察到有希望的初步活性疗效,无论 PD-L1 表达如何,且耐受性良好。

Nimotuzumab plus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randomized, phase 3 CC3 study.

摘要号:5514

尼妥珠单抗+同步放化疗(CCR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 III 期 CC3 研究:尼妥珠单抗组的 1 年 PFS 率高于 CCRT 组(96.1% vs. 92.1%,P = 0.506),两组无明显差异(HR = 0.76,95%CI 0.33-1.72)。两组 1 年 OS 率亦无明显差异(99.1% vs. 99%,P = 0.565)(HR = 1.52,95%CI 0.36-6.36)。两组 ORR 为 89.44% vs. 80.56%(P = 0.036)。最常见 AEs 为 1-2 级,与既往报道一致。尼妥珠单抗联合 CCRT 显著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 ORR,PFS 观察到了获益趋势且总体安全性良好,是这类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

03

晚期子宫内膜癌前沿进展

Durvalumab + carboplatin/paclitaxel (CP) followed by durvalumab ± olapar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advanced or recurrent endometrial cancer (EC) in DUO-E: Results by BRCA1/BRCA2 mutation (BRCAm) status.

摘要号:5595

度伐利尤单抗 + 卡铂/紫杉醇(CP)序贯度伐利尤单抗 ± 奥拉帕利(O)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 DUO-E 研究 BRCA1/2 突变(BRCAm)状态分析:无论 BRCAm 状态如何,与 CP 相比,CP+D 和 CP+D+O 均显著改善了PFS,CP+D+O 组、CP+D 组和 CP 组的中位 PFS 分别为15.1 个月(HR=0.55,P<0.0001)、 10.2 个月(HR=0.71,P=0.003)和 9.6 个月。BRCAm 总体发生率较低,dMMR组为12.6%,pMMR组为4.0%。在 pMMR非 BRCAm 患者中,CP+D+O 与 CP 相比的 PFS 结果(HR=0.57,95% CI 0.42–0.78)与整体 pMMR 亚组一致(HR 0.57,95% CI 0.44–0.73)。DUO-E 研究更新结果表明,无论 BRCAm 状态如何,在 ITT 和 pMMR 人群中观察到与单独 CP 相比,CP 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序贯度伐利尤单抗+奥拉帕利一线治疗在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临床获益,是这类患者的潜在治疗新选择。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versus primary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V endometrial cancer: A 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study.

摘要号:5603

新辅助化疗(NACT)vs PDS 治疗 III/IV 期子宫内膜癌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研究:本研究共纳入 23155 名患者。近 20 年间,接受 NACT 后手术的患者比例从 10.4% 升至 22.8%,而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比例从 51.7% 降到 40.6%。IVB 期、浆液性癌和拥有公共保险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更倾向于接受 NACT 治疗;III 期或内膜样癌患者则倾向于 PDS 治疗。各队列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手术队列的 30 天非计划再入院率更高(4.4% vs 3.0%,p<0.001),NACT 队列的 30 天死亡率(0.9% vs 0.2%,p<0.001)和 90 天死亡率(5.5% vs 2.2%,p<0.001)更高。NACT+IDS、PDS 均是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尽管美国接受 NACT 治疗的患者比例上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将从新辅助化疗策略中获益。

A phase II study of fulvestrant and abemaciclib in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advanced or recurrent endometrial cancer.

摘要号:5511

氟维司群 + 阿贝西利治疗晚期/复发性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癌 II 期研究:在 25 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11 例达到 PR,ORR 为 44%(90% CI 27.0%-62.1%),其中 10例 (91%) 患者属于低拷贝型(CNL)/无特异性分子改变(NSMP)型,1 例 (9%) 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 15.6 个月 (90%CI,7.2 -NE),所有缓解均为 1 级或 2 级子宫内膜样癌。中位 PFS 为 9.0 个月 (90% CI,1.8-20.4),中位 OS 为 37.8 个月 (90%CI 16.3-NE)。最常见的 ≥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和贫血(19%)。氟维司群联合阿贝西利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有效,耐受性良好,且在 CNL/NSMP 肿瘤中疗效更佳。

林仲秋教授点评: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包括妇科恶性肿瘤在内的实体瘤领域目前有诸多新型治疗方法在快速推进。PARPi 的出现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格局,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L-MOCA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 

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二次减瘤术是否生存获益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最早公布的GOG0213 无生存获益,随后公布的 DESKTOPIII 有 OS 获益。SOC-1 先前报道有 PFS 获益,而无OS获益,但考虑到交叉效应时,其可延长 OS。所以,对于铂敏感复发患者是否施行二次减瘤术,还是需要遵循“三合适原则”:合适的患者(经合适的评分系统选择患者)、合适的医生(手术水平高)和合适的医院(支撑条件好)。

GOG172 前瞻性III期临床试验已清楚表明腹腔化疗比静脉化疗有显著的生存获益,但是即使在美国的真实世界临床应用中,GOG172 的方案也得不到广泛推广,究其原因是不良反应太重,只有 42% 的患者能耐受 6 次的腹腔化疗。所以,CHIMOVIP 研究结果并无多大的临床使用价值。反而,减瘤术时加上单次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直以来,将 HPV 疫苗用于治疗的研究从未间断。DURBAC 研究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BVAC-C 是一种用人乳头瘤病毒 16/18 型重组 E6/E7 基因转染的B细胞和单核细胞免疫治疗性疫苗,将疫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会不会起协同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免疫治疗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中探索,为复发、难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带来生存希望。免疫治疗适用于特定患者,PD-L1 或 MMR 阳性、TMB-H 患者效果较好。当这些指标都阴性时,单用免疫效果就差。联合用药能否增效值得尝试,TORC1/2 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就是免疫增效的一项探索性研究。热切期待新靶点的发现、新药物的研发、新方案的探索持续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


专家简介

img

林仲秋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教授

·一级主任医师,首届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

·澳门医学专科学院院士

·澳门镜湖医院妇产科顾问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腹膜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内多种学术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人卫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临床医学专业

·《妇产科学》第 6、10 版编委 、 第 7 - 9 版副主编, 高教出版社成人教育《妇产科学》 主编,《宫颈癌手术技巧图解》 、《外阴癌 2016 林仲秋观点》 、《逸仙妇瘤化疗手册》 、《逸仙妇瘤诊治流程》 、《逸仙妇瘤围手术期处理》等 30 多部医学专著主编


参考文献

[1]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59)

[2]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20)

[3]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19)

[4]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13)

[5]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09)

[6]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14)

[7]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95)

[8]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603)

[9]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5511)


内容策划:唐颖

内容审核:李婷

题图:丁香园创意团队

img

最后编辑于 2024-06-12 · 浏览 1563

回复1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