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高考首日,学习登革热走起

发布于 2024-06-07 · 浏览 877 · IP 安徽安徽
icon子汉 推荐

今天高考不上班,正好参加了疾控的培训学习,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今天简单说说登革热。

img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属RNA病毒。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花斑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能够引起以发热、皮疹、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感染登革热病毒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夏秋季高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

传播途径

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虫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没有蚊虫叮咬,病毒不会由病人直接传染给其他人。

img

典型临床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升高到39-40℃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

皮疹:头面部、四肢出现红色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重症患者:可在1-2天内因血浆渗出、积液、呼吸窘迫、严重出血或脏器损伤而导致死亡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1-14天,多数为5-9天,患者、阴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灵长类动物是主要感染源,患者在发病的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

对于登革热,可采用哪些实验室方法进行确诊?

1、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

(1)抗原检测:一般发病后 6 天内血液标本 NS1 抗原检出率高。标本中检出 NS1 抗原可以确诊病毒感染,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

(2)核酸检测:一般发病后 6 天内血液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高。在病人血清中检出病毒核酸,可确诊而且能够分型,可用于早期诊断,但核酸检测容易因污染而产生假阳性,因此要求严格分区操作。

(3)病毒分离:一般发病后 5天内血液标本病毒分离率较高。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抗原或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分离到登革病毒可以确诊,但其耗时长,不适于快速诊断。

2、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主要适用于发病 5 天以后血液样本,但需注意可能与其他黄病毒感染发生交叉反应。

(1)血清特异性 IgG 抗体:采用 ELISA、免疫荧光(IF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 IgG 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高可以确诊。

(2)中和抗体:采用空斑减少中和实验、微量中和实验等方法检测,可用于分型。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 倍及以上升高可以确诊。

防护措施

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登革热,避免被蚊虫叮咬是关键!大家前往登革热流行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此外,预防登革热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清理蚊虫孳生环境。白纹伊蚊是典型的容器型蚊种,喜欢将卵产在小型容器中,如废弃的盆、罐、瓶、桶等,清除水体、清理蚊虫孳生环境是灭蚊中最首要、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保持通风干燥。

2、登革热流行季节,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在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穿宽松、浅色长袖衣和长裤,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灭蚊灯、驱蚊液、蚊香等都能有效防止被白纹伊蚊叮咬。

3、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防蚊隔离一旦出现突发高热、头、眼眶、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传染给家人。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4、避免出行疫区。出境旅游前首先了解前往国家的登革热流行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可以接种。

关键: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登革热 (1)
萎缩纹 (8)

最后编辑于 2024-06-07 · 浏览 877

4 4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