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基础理论宝典:术后并发症有哪些?怎么预防?如何处理?
种植术后并发症包括:
1.感染
2.软组织穿孔
3.种植体松动
4.种植体或其他机械部位折断
这些并发症如何预防?如果出现了这些并发症,又如何处理呢?
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会造成患者的满意度下降,患者会主观地认为是医生没种好,所以一定要重视!
1.感染
原因:
①种植手术区消毒不严,创口污染。
②口腔卫生不良,术后菌斑形成刺激所致。
③种植窝制备中钻速过快,降温措施不力而造成骨损伤。
诊断要点:
①牙龈红肿、充血、龈袋形成,但组织无增生为种植体周围龈炎。
②龈组织覆盖或紧贴种植基台与桥的连接部,产生龈组织的增生性龈炎,炎症后期可形成瘘管。
处理:
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处理主要是去除菌斑,加强口腔卫生,修整不利于清除菌斑的修复体。若为增生性龈炎,可行增生牙龈切除术。一旦瘘管形成应拆除桥及可疑的种植基台,切除瘘管,彻底刮除肉芽组织,必要时更换密封圈。
预防:
①加强口腔卫生,术前3天和术后7天常规含漱剂漱口。
②在选择种植体以及对基台进行调整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并保持基台颈部的光滑,在修复体设计时要考虑有利于菌斑的清除。③修复体完成后要定期复查、定期行口腔清洁和清除菌斑。
2.软组织穿孔
原因:
种植后覆盖其上的牙龈组织穿孔:
①缝合时瓣的张力过大。
②组织瓣内卷。
③局部创口感染所致。
诊断要点:
任何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穿孔,最后均导致种植体外露。
处理:
修整穿孔部位的龈组织,刮除不健康组织及肉芽、去除上皮,松解牙龈组织瓣,重新对位缝合,同时还要去除造成穿孔的原因。
预防:
软组织穿孔主要发生在一期种植术后2周内,其预防措施主要是术中缝合时,尽可能松弛组织瓣,做到对位无张力,采用褥式加间断缝合法。同时加强口腔卫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
3.种植体松动
原因:
种植体松动之本质是种植体与其周围骨床之间未形成有效的骨结合,取而代之的是纤维组织包裹种植体,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技术的失误导致骨组织的热损伤。
②手术创伤过大或在愈合阶段粘骨膜穿孔,造成骨愈合不良。
③异物排斥反应。
④种植体分布或修复设计、制作不良,局部负荷过重或应力过分集中。
⑤持续性慢性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种植体周围进行性骨吸收。
诊断要点:
种植体末与周围骨组织结合,临床检查种植体有松动,叩诊为浊音;
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有吸收或存在透射阴影。
处理:
一旦发生种植体松动应立即取出,种植窝彻底刮治后让血液充盈,咬纱布卷30分钟。取出某个种植体后,若剩余种植体数目足以支持义齿,仅需检查或调整修复体,使其力学分布达到均匀合理。否则可于6月后,在原部位再重新种植。
预防:
①要有扎实的外科基础和精细的外科操作技巧,减少局部组织的创伤。
②种植窝制备必须使用带有慢速钻的种植机,备有水降温措施,避免骨组织的热损伤。
③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要合理,牙合力分布要均匀,避免某些局部负荷过大。
④加强口腔卫生,去除菌斑,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4.种植体或其它机械部位的折断
原因:
①种植体或机械等自身的质量问题。
②修复体设计不当,长期负荷过重。
③咀嚼硬物。
处理:
①种植体下1/3处折断,周围无感染,可关闭软组织,种植体骨内断段不必取出,最上端折断,予以磨平后,更换较长的基台。
②基台、种植基螺丝、桥体等附件的折断,设法取下折断物予以修理或更换。
预防:
①选择好的种植体。
②修复体的设计要合理、应力要均匀。
最后编辑于 2024-06-05 · 浏览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