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生化报告校正钙吗?校正钙由何而来




这是一张报告单上钙的结果,病人跑来咨询他到底缺不缺钙,我发现我们工作人员回复的也很业余,作为专业的检验人员,我们该如何解释呢?
那我们首先得捋清楚血清总钙浓度与离子钙浓度的关系,血清总钙浓度包含3部分:
1、约15%与多种有机或者无机阴离子结合,如硫酸盐、磷酸盐、乳酸盐和柠檬酸盐。
2、40%-45%与蛋白结合,主要是白蛋白。
3、剩余40%-45%为有生理活性的离子(或游离)钙。血清离子钙浓度受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和维生素D严格调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仅测定血清总钙浓度常会产生误导,因为该参数变化可能不影响离子钙浓度。此外,离子钙浓度变化也可能不影响血清总钙浓度。
总钙浓度变化而离子钙浓度不变 — 低白蛋白血症、高白蛋白血症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血清总钙浓度异常而离子钙浓度正常。如果血清总钙浓度低但离子钙浓度正常,则称为假性低钙血症。如果血清总钙浓度高但离子钙浓度正常,则称为假性高钙血症。
低白蛋白血症 — 血清总钙浓度会随着白蛋白浓度变化而变化。因此,肝肾疾病所致低白蛋白血症伴有低钙血症。而球蛋白与钙的结合程度很低,球蛋白水平变化通常不会导致钙浓度显著改变,但偶有例外,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出现的明显高球蛋白血症。存在低白蛋白血症时可采用以下公式校正测得的血清钙浓度,血清钙和白蛋白浓度的单位分别为mg/dL和g/dL:
校正[Ca] = 血清总 [Ca] + (0.8 x (4.0 - [Alb]))
离子钙浓度变化而总钙浓度不变 — 离子钙浓度发生有重要生理意义的改变时,血清总钙浓度可能无变化。酸碱平衡紊乱、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高磷血症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胞外pH值升高(碱血症)会增加钙与白蛋白结合,从而降低血清离子钙浓;PTH可减少钙与白蛋白结合,从而通过减少与蛋白质结合的钙来增加离子钙,因此PTH水平升高的患者离子钙与总钙的比值增加;急性高磷血症(如细胞裂解显著增加导致细胞释放磷)可通过与循环钙结合降低血清离子钙浓度。
那么如何测定离子钙呢?可以用血气分析,血气分析中的测定钙是离子钙,方法学是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离子钙是标准化PH为7.40时候的钙离子的浓度,理论上其浓度是总钙的50%,为何实测时候并不是那么完全是50%,原因在哪里?
离子钙与总钙之间没有相关性。离子钙是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得到的数据,但离子钙受PH的影响,血清样品由于PH增高,测得的离子钙降低。为了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并为了便于比较,通常需计算出PH=7.4时的离子钙浓度,也就是标准化离子钙。即当血样PH=7.4时,离子钙与标准离子钙是相同的,一般认为PH值增加0.1,离子钙浓度约降低4%-5%(PH>8.0后不适用)。
离子钙浓度与血浆蛋白质含量无关。血清总钙直接受白蛋白含量的影响,通常白蛋白变化1g/L,总钙的校正因子变化为0.02 mmol/L。
此患者就是一名低白蛋白血症的肿瘤病人。

最后编辑于 2024-06-04 · 浏览 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