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记忆版)
1.急性肾小球肾炎
起病较急,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病程一般<3个月,发病前常有链球菌前驱感染,多在感染后1~4周内发病。
临床表现通常以血尿为主,蛋白尿常<3.5g/24h,常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伴血压升高,可有少尿和一过性氮质血症。
多数预后良好,在数月内自发缓解。
2.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起病与急性肾炎相似,但病情重、进展迅速,突出表现为短期内(数天至数周)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可有无尿或少尿。
若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进展至肾衰竭,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
3. 慢性肾小球肾炎
起病常隐匿,病情迁延,病程常在3个月以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为血尿、蛋白尿或水肿,在疾病的慢性进展过程中逐渐出现氮质血症和高血压,最终可能发展成为尿毒症。
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由感染(尤其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部分病例可自动缓解,也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4. 肾病综合征
以大量蛋白尿(>3.5g/24h)、低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5.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又称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是指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常偶然被发现。
这5种类型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综合征。
最后编辑于 2024-06-03 · 浏览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