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四日市事件 | 全市哮喘大发作
八大公害事件是指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或死亡的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事件。是人类忽视环境保护所致的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全市哮喘大发作——四日市事件。

(图源网络,侵删)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由于交通方便,很快成为发展石油工业的窗口。原有人口25万人,主要是纺织工人。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1955年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第一座炼油厂,从而奠定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基础,随后其他一些相关企业纷纷成立,石油联合企业逐渐形成规模。
1958年在四日市海湾捕获的鱼开始出现有难闻的石油气味,使当地海产品的捕捞开始下降。1959年由昭石石油公司投资186亿日元的四日市炼油厂开始投产,四日市很快发展成为“石油联合企业城”。然而,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空终年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

(图源网络,侵删)
由于市内工业主体部分是盐滨地区和午起地区的联合企业。午起地区在四日市北部填海造地形成的工业区,建有电厂和午起联合企业。在这三大石油联合企业周围,又挤满了三菱油化等10多个大厂和100多中小企业。于是四日市成为噪音振耳、臭水横流、乌烟瘴气的公害严重城市。
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废气,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在四日市上空500米厚度的烟雾中飘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烟雾,吸入肺中能导致癌症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等许多呼吸道疾病。随着污染的日趋,支气管哮喘患者显著增加,这种情况引起各界广泛注意,人们遂开始探索致喘原因。据四日市医师会调查资料证明,患支气管哮喘的人数在严重污染的盐滨地区比非污染的对照区约高2—3倍。

(图源网络,侵删)
四日市中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不适。从1960年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数激增,一些哮喘病患者病甚至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底,当地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

(图源网络,侵删)
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一般有家族遗传因子和对室内尘埃过敏因素。从家族史调查和室内尘埃提取液皮内试验的结果都表明,污染区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低于对照区的患者。这说明室内尘埃和遗传因子,不是四日市支气管哮喘高发的致喘因素。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在燃烧时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废气,当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10%以上时就会强烈地刺激和腐蚀人的呼吸器官,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反射性挛缩,使管腔缩小,黏膜分泌物增多,呼吸阻力加大,换气量减少。严重时会造成喉痉挛,甚至使人窒息死亡。特别是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吸附在漂浮的金属粉尘中时,就能随粉尘侵入人体的肺泡。
由于四日市的居民长年累月地吸入这种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了损害,因此,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 另外,新患者一旦脱离大气污染环境,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从而推断局部的大气污染是主要的致喘因素。后来的观察又发现,哮喘病患者的发病和症状的加重都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呈明显相关关系,进而确定二氧化硫是致喘的原因。由于这种公害病最早发生在日本四日市,在病症状中尤以支气管哮喘最为突出,故被定名为“四日市哮喘”。

(图源网络,侵删)
日本四日市事件(1961年~1970年间断发生),受害人2000余人,死亡和不堪病痛而自杀者达数十人
最后编辑于 2024-06-02 · 浏览 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