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合扫癞丹治疗浸淫疮案
病例信息
杨某,男,18岁,山东冠县人,4月7号就诊。
患者为高三学生,自年初出现皮疹,逐渐遍布全身,初起有水泡,内有淡黄色液体,后水泡消退,皮肤逐渐干裂。瘙痒难耐,夜间加重,手脚、阴部(包皮)尤其严重,在县城多方求治无效,经人介绍来门诊。
体质:瘦高体型,脾胃虚弱。刻下:皮肤湿疹瘙痒,脉弦细,苔白厚腻,大便偏干,数天一次;皮损照片如下:




处理分析
内服处方:
白豆蔻10g,杏仁6g,薏苡仁20g,姜厚朴20g,姜半夏10g,人参6g,黄芪20g,苍术15g,陈皮30g,炙甘草10g,升麻3g,柴胡3,熟地20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10g,防风10g,茯苓30g,白术30g,麦冬30g,金银花15g,玄参10g,荆芥10g,天花粉6g。
14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外洗处方:
五倍子、乌梅、苦参、百部、花椒、薄荷各30g,水煎,局部外洗。

内服+外用药两周,患者母亲反应皮疹“轻多了”,遂原方继续服用两周;两周后皮疹完全褪去,躯干、外阴都已消失,皮肤焕然一新,5月24号,照片如下:



调整处方继续服药巩固两周后,湿疹痊愈,再无复发。
总结与讨论
1.首先辨明体质,患者体型瘦高,详细询问从小到大一直偏瘦,脾胃吸收能力应比一般人差,大便干,数天一次,佐证脾胃运化能力确实弱于常人。所以脾虚体质,在治疗中首先注意健脾胃,补气血。
3.扫癞丹来自清·陈士铎《辨证录》。常用其治疗气血不足明显,寒热虚实错杂的各类顽固性皮肤疾病,疗效确切。该患者体质、脉象均有气血不足的表现,所以非常合适。
4.《辨证录》记载扫癞丹主治的原文非常精彩,给我们临床极大启发。“人有遍身发癞,皮厚而生疮,血出而如疥,或痛或痒,或干或湿,如虫非虫,人以为湿热之留于皮肤也,孰知是气血不能周到滋润乎。”此说明扶正(补足气血)自能驱邪。
5.苔白厚腻,湿滞胃肠,更影响脾胃吸收,所以选用可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三仁汤。这个方子常用于治疗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芳香化湿、苦燥祛湿、淡渗利湿同用,使表里之湿内外分解。
6.辨体-辨病-辨证结合,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当有显效。
试根据“气立-神机”理论分析:
1.病名:
西医:泛发性湿疹?
中医:浸淫疮
2.病因: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湿邪外袭
3.病位:
①形神:形病
②精气血津液:气血不足
③表里:表里俱病
④六经部位辨证:太阳太阴合病
⑤慈方纬、经脉理论:外胚层源组织、内胚层中脉
4.病性分析:
①风寒暑湿燥火:湿邪(寒热均有)
②虚实:本虚标实
5.治则治法:
益气健脾,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温阳化湿,清热利湿
6.整体辨证:
外胚层源+内胚层源-湿邪(寒热)侵袭皮肤、胃肠-浸淫疮(泛发性湿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