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解剖引导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术(解剖)



响应版主号召,分享下自己学习的膜解剖引导的TAPP术。本人喜欢注重解剖的学习,始终觉得熟练的解剖,可以为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手术水平提高的根本所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本篇所讲是基于自己看书理解及临床实践,不足之处或者错误之处希望大家指正。本篇大多解剖借鉴日本筱原尚教授及国内林谋斌教授的膜解剖。
1、腹壁层次问题:不管是传统疝修补,还是腔镜疝修补术,都要涉及腹壁层次问题。其中关于体壁筋膜层次理论,日本sato教授的洋葱皮理论影响深远。日本方面,目前就腹壁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筋膜、腹外斜肌及筋膜、腹内斜肌及筋膜、腹横肌及筋膜、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浅层、腹膜外脂肪、腹膜下筋膜深层、腹膜。欧美方面,不同之处在于为腹横筋膜、腹膜前筋膜、腹膜(其中腹膜前筋膜又分为三层)。解剖争议之处在于,腹横筋膜分几层,这个问题我在坛里之前提出过,后面自行学习得到解答。这个问题陈双教授有讲解,他将其分为两层(陈教授其实是借鉴日本筱原尚教授的图谱)(图1),将腹膜下筋膜深层纳入腹横筋膜。从格氏解剖学中,及目前大多数研究还是认为腹横筋膜为一层,腹膜下筋膜深层还是应该纳入腹膜前筋膜的范畴内,这也为后面的盆底筋膜研究打下基础。
图1:日本筱原尚书中插图,南方疝论坛制作

我的理解:目前胃肠外科膜解剖理论兴起,影响力较大的,主要为日本筱原尚教授、欧美Coffey教授、国内龚建平、池畔、林谋斌教授的著书。结合我看书理解及自己手术中观看,TAPP术中膜层次还是倾向林谋斌教授的(深中其毒,哈哈)。腹腔镜视野,从内向外,腹膜-腹膜前筋膜-腹横筋膜,腹膜前筋膜分为腹膜前筋膜细隙层、膜层、无名层(无名层紧贴腹横筋膜)。其中膜层于膀胱前延续为膀胱腹下筋膜(这也是直肠癌侧方淋巴清扫的膜解剖依据)。图2
图2:林谋斌教授书中配图,李健文老师所写章节。

2、Bogros间隙与Retzius间隙不在同一膜平面。Retzius间隙为壁平面,Bogros间隙为脏平面。脏壁平面划分在于脏筋膜及壁筋膜的术语解释。何为壁筋膜?何为脏筋膜?感兴趣的可以阅读林谋斌教授的膜解剖一书。腹横筋膜为壁筋膜,向盆底延伸续为盆底筋膜(闭孔筋膜、肛提肌筋膜等),此观点已公认。解剖理论如天花乱坠,临床实践中你如何定位腹横筋膜,个人经验,腹壁下动脉前面也即靠近体表侧为腹横筋膜。
3、如何正确进入上述两个间隙?Bogros间隙比较容易进入,贴着腹膜把腹膜前筋膜往腹壁侧下前推,轻松进入此间隙(初学者往往把腹膜外脂肪残留在腹膜侧)。Retzius间隙的进入就不能沿着腹膜往下前推腹膜前筋膜了(此处腹膜前筋膜向内侧越过脐内侧壁延续膀胱腹下筋膜),因为该间隙是位于壁平面。所以进入的时候可以稍微切深些。
4、下面配图来源我自己术中所照,腹股沟解剖复杂,打开国内解剖书、论坛学习,各种解剖名称混淆复杂。什么间隙韧带(腹膜前筋膜)、U型吊带(腹横筋膜的突起增厚)等等均有其解剖出处。图3、4、5
图3

图4:

图5:

本人Tapp术所做例数不多,约15台。经验及理论水平不十分成熟,很多观点带有局限性,在此抛砖引玉,忘指正。
最后编辑于 2024-05-12 · 浏览 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