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542】川肿林桐榆教授团队让17岁年轻生命延续

发布于 2024-05-06 · 浏览 690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这么感人的事迹,应该让网友们分享;

篇首:

去年11月她刚到四川省肿瘤医院时,1米62的个子,体重却只有30公斤,拍CT都已无法躺平,胸腔几乎三分之二都是肿瘤,挤压得她呼吸困难,只有靠吸氧维持生命,肿瘤细胞甚至一度扩散至颅内。关键是她已经经过常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药物治疗,均耐药无效。而目前小玉的最新CT显示,肿瘤几乎消失无形,达到了临床完全缓解(CR),PS身体状态评分达到0~1分,可以步行出院了

标题:

标题 -1:一句话感动林教授!“孩子万一死了 可以给你做研究 救更多的人”

标题-2:磨难重重!曙光将现时又发生肿瘤脑转移

标题-3:力以赴!精准治疗+密切监测,川肿团队创造生命“奇迹”

2024-05-06,收录转发,辛老师


全文:


【542】川肿林桐榆教授团队让17岁年轻生命延续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感动、难忘的这一幕


2023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四川省肿瘤医院上演了一幕让人感动、难忘的场景,经历重病折磨、经过多重治疗的17岁少女小玉(化名)即将出院,迎来了她的重生。此刻的小玉,跟同龄的花季少女一样,脸颊饱满,眉眼带着纯真笑意,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去年11月她刚到四川省肿瘤医院时,1米62的个子,体重却只有30公斤,拍CT都已无法躺平,胸腔几乎三分之二都是肿瘤,挤压得她呼吸困难,只有靠吸氧维持生命,肿瘤细胞甚至一度扩散至颅内。关键是她已经经过常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药物治疗,均耐药无效。而目前小玉的最新CT显示,肿瘤几乎消失无形,达到了临床完全缓解(CR),PS身体状态评分达到0~1分,可以步行出院了。前后对比让人震撼,这一案例放到全世界都堪称“奇迹”!在之前所有常规治疗都宣告失败、甚至已经进入临终关怀的情况下,这7个月里,四川省肿瘤医院到底是如何攻克医学难题、成功从死神手里夺回这一年轻生命的?


标题 -1:一句话感动林教授!

“孩子万一死了 可以给你做研究 救更多的人”


2022年2月,16岁的小玉因咳嗽、咳痰及咯血于当地医院就诊,随后被诊断为原发纵隔大B淋巴瘤,由于肿瘤体积大,对纵隔的大血管及心脏产生压迫,情况十分危急,并且肿瘤已经侵及肺部及骨髓,病情已是晚期。


在经过标准的一线治疗Rchop+ hdmtx方案后,肿瘤消退并不理想,随后的靶向免疫化学二线、三线、四线治疗仍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经过多次抗肿瘤治疗后,小玉的身体每况愈下、免疫功能逐渐被摧毁,加之肺部病灶大,患者并发了严重的肺部感染且无法进食,体重快速下降至30公斤,被多位医生判定为临终状态,几乎无救治的可能。


尽管医生们都束手无策,然而小玉的妈妈没有放弃。经医生推荐,她们得知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桐榆教授淋巴瘤专家,就一直坚持不懈地挂林教授的号


2022年10月,此时小玉的生命已经是按天数算了。刚接诊时林桐榆教授也认为患者的希望不大,医学是有其局限性的,之前的医生都已经尽力,家属要做好心理准备。然而患者妈妈异常坚定的一句话,让林教授非常感动,她说:“我挂了几个月的号,也知道可能性不大。孩子万一死了,这个遗体给你研究,看看为什么医不好,以后可以救更多的人。”


在所有常规治疗都对病患失效的情况下,唯有探索创新才能获得一线生机。但这是一条没有走过的路,前提是需要患者和家属完全的信任与配合林教授被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感动了,他决定接下这个棘手的病例


林教授在详细了解小玉的情况后,立即协调安排入院,在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强力支持下制定出紧急救治方案,在小玉入住ICU期间,尽管临床和管理工作繁重,林教授仍坚持每日查房,根据各项指标悉心指导和调整诊疗计划,从饮水吃饭康复训练,事无巨细。经过大家多日的努力,小玉生生地被林教授团队从死亡线上拉回了人间,并为其创造了治愈的可能。


标题-2:磨难重重!

曙光将现时又发生肿瘤脑转移


林教授领衔肿瘤内科、重症医学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和营养科等多学科治疗团队,根据病理结果及靶点反复为小玉研究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比如多药拆分的联合化疗、多种靶向免疫序贯治疗等。


经过努力,曙光出现,胸部肿瘤达到部分缓解(GPR),春节前出院了。但是,春节后,小玉又发生了肿瘤脑转移!当患者出现中枢受侵、濒临瘫痪的情况下,治疗团队再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打击!


标题-3:力以赴!

精准治疗+密切监测,川肿团队创造生命“奇迹”


虽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治疗团队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借助分子病理技术不断地去分析靶点冒着风险实施大剂量药物治疗,还采用了四川省肿瘤医院最新引进的全球最先进的射波刀等治疗手段,全院力量聚焦,为一个生命努力。在这场战斗最胶着的时刻,林教授倾尽心血,经常半夜凌晨突然醒来想到新的治疗办法,怕之后忘了,于是即刻通过微信给团队留言。


尽管压力巨大,但每次见到小姑娘,林教授都微笑着给她加油打气,无时无刻不在为她传递战胜病魔的信心。经院内多学科MDT讨论,团队制定出同步放化疗的桥接治疗及后续CAR-T细胞治疗的方案。在密集的化疗及放疗等桥接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提示病灶明显缩小,骨髓穿刺涂片、流式及活检均未见肿瘤累及。


按照CAR-T细胞治疗流程,小玉接受了单采、预处理及CAR-T细胞回输等处理。CAR-T细胞治疗用好了有可能提高疗效,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容易伴随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副作用,引起免疫反应,特别是脑转移者。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将前功尽弃。


为迎接这次挑战,综合(特需)科医护人员在林教授的指导下制订了周密计划,包括单间病房、无菌床、准备各种抢救药品、严格病房消毒、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密切监测患者每日饮水量、尿量、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指标,随时调整方案避免毒副作用。


经过两周的院内严密监测护理,小玉没有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相关毒性等不良反应再次复查影像学病灶几乎完全消失。17岁的她终于在“五四”青年节这天迎来了出院,完成了她长达14个月的就医历程,获得了新生,后续她将坚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和随访。同时也必须感谢社会各界对这个贫困家庭的大力资助。


小玉出院时送了林教授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感谢林爷爷让我再次看到了这美好的人间,给了我人(生)的希望……”


这段路,小玉走得比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还要艰险,而这次经历,也是对四川省肿瘤医院多学科团队疑难重症诊治水平的一次检阅。CAR-T细胞治疗的毒副反应是个普遍性的难题,然而四川省肿瘤医院没有一例病例因为毒副反应死亡。在业内,一般的肿瘤消除率也就是百分之四五十,而四川省肿瘤医院则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可以说是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


林桐榆教授团队希望把这次的治疗经历和学术成果分享给全世界的医生,帮助提高CAR-T病人的疗效,就像小玉妈妈所说的,这样就可以救更多的人。(通讯员 四川省肿瘤医院  李岳冰 古昌伟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芊整理)




肿瘤周刊2023年06月01日B4版.pdf

肿瘤周刊2023年06月01日B3版.pdf

淋巴瘤 (155)

最后编辑于 2024-05-06 · 浏览 690

3 收藏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