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实践要点汇总

科室最近有个双上肢骨折且低血容量无法测量上肢血压的患者,不得不进行下肢血压测量,这下好了,家属说怎么有的护士在大腿测,有的护士在小腿测,到底哪个更准确?此刻排除家属的质疑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同质化护理。于是学习的第一站:《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彩蛋在文末。实践过的欢迎评论区讨论。
常规测量上臂血压:不建议常规测量手腕血压、手指血压。
1.建议初次测量两侧上臂血压(肱动脉处)以血压高的一侧作为血压测量的上肢
2.当两臂血压(收缩压)差值>20mmHg时,建议进行四肢血压测量.
3.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建议测量多种体位血压.需要时可以测量卧位或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3min后进行.
影响准确测量血压的因素
1.受测者准备
与受测者有关的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压测量的偏差.如室内温度、运动、饮酒或吸烟、手臂位置肌肉紧张、膀胱充盈、讲话和环境噪声等。测者讲话是常见的因素,因此,测压时受测者不能讲话。医护人员也不能与受测者讲话。
2.受测者体位
血压测量最常采用的体位是坐位或仰卧位。但这两种体位所测血压有差别。有报道 坐位测量的舒张压较仰卧位高5mmHg,收缩压相差不大。部分患者需要测量直立位血压,一般仰卧位的收缩压较直立位高5-8mmHg,舒张压高4-6mmHg.双腿交叉可使收缩压升高2-8mmHg.
3.手臂的位置
测量血压时气囊位置应该与右心房水平同高。如果上臂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测得值偏高;如果上臂高于心脏水平,测得值偏低。每高于或低于心脏水平2.5cm,血压相差2mmHg.坐位时,右心房水平位于胸骨中部,第四肋水平。卧位时用小枕支托以使上臂与腋中线同高。
4.左右手臂血压的差别
约20%的人左右上臂血压差别>10mmHg(称为臂间血压差异),因此推荐第一次检查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臂间血压差异持续>20mmHg时高度提示主动脉弓缩窄及上肢动脉闭塞.当左右上臂血压不一致时,采用数值较高侧手臂测量的血压值。
5.袖带大小
有研究比较了动脉内压力和袖带(血压)的关系,结果显示,袖带宽度为臂围的46%时误差最小。目前认为,袖带气囊至少应覆盖80%的上臂周径。如果使用的袖带相对于臂围过小,会导致血压测量值高于血管内压力。对上臂过于粗壮的肥胖者,在没有合适的袖带选用时,可将袖带置于前臂上部,听诊桡动脉搏动测压,此时应当特别注意前臂的位置与心脏同高。如果左右上臂均不适合于血压测量,可以考虑使用下肢,将袖带绑于小腿下端,监听足背动脉血压,95%的患者可以测得踝部血压。
袖带位置及缠绕松紧程度
袖带气囊中部放置于上臂肱动脉的上方,袖带边缘不要卷起以免袖带起止血带的作用,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3cm.袖带绑得太紧测出的收缩压、舒张压都偏低。绑得太松可使测得的血压偏高。一般认为能塞进2个指头时松紧适度.
其他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还有如下报道:将听诊器胸件塞于袖带下动脉搏动处,测得的血压值低于听诊器胸件不塞于袖带下的规范操作的测得值。
隔着衣服测得的血压值要比规范操作测得值高一些,而将衣袖捋起来后测得的血压要比规范操作的低一些。也有研究显示,如在胳膊上加一层<0.5cm厚度的内衣再进行检查,其对检查的结果数值没有什么影响。
冬天脱上衣后立即测量血压可使得血压升高.
血压存在季节性差异,气温低的冬季血压高于夏季。
四肢血压的差异
许多研究均发现左右上臂血压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用左手或用右手无关。研究表明左右上臂血压差异明显是预测心脑血管病的 一个危险因子。
左右上臂血压的某一侧高于对侧的比例相当(均约50%),故在首次检查时应测量左右上臂的血压,有助于发现主动脉弓缩窄和上肢动脉闭塞.当左右上臂血压持续存在差异时,则应测量血压高的一侧上臂血压。
根据血压形成原理,正常情况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有研究比较健康青年人四肢血压,发现大腿血压高于上臂20/16mmHg.而且发现如同左右上臂血压一样,两侧大腿血压也存在一定差异,收缩压相差占>5mmHg占21.1%,>10mmHg占7.3%,舒张压相差>5mmHg占21.4%,>10mmHg占1.6%.
关于踝部血压
测量部位在内踝上3cm,听诊器置于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小腿下部周径与上臂周径相近,可使用相应的上臂袖带.研究发现踝部血压比上臂高4-10/4-9mmHg.当上臂受伤、骨折、输液等不便测压时,可使用踝部血压测量值代替。另外,踝臂血压指数(踝部收缩压与上臂收缩压比值)可用来发现外周动脉疾病,踝臂血压指数正常值为1.0-1.3,踝臂血压指数<0.9提示下肢动脉疾病.当下肢收缩压低于上臂收缩压时,还应当考虑主动脉弓缩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