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检查重点


虚设检验
实际未开展某项检验项目收取费用。
常见情形
①无医嘱或超医嘱范围组合打包收费未检测检验项目,且未出具检验报告。
②将部分检测结果短期内相对稳定的抗原、抗体类检测项目单日内重复检测,如肝炎类抗体,且只出具一份检验报告。
③依赖某个检测阳性结果才能进一步开展的检验项目,还未确认检测结果阳性时,收取针对阳性标本采用的检验服务项目费用,如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未开展药敏试验,收取药敏试验费用。
④患者或其家属在医疗机构购买检验试剂、试纸等自行检测,但医疗机构仍收取检验服务项目费用。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试纸在家自行检测,医疗机构却仍收取葡萄糖监测费用。
⑤不同检验“项目收费组套”之间存在相同检验项目,重复开展,导致“项目收费组套”内个别项目重复收费,但收取组套费用。
虚记耗材
虚记是指记录没有使用的医用耗材,或多报医疗费用。
过度检查
开展的检验项目与本次住院疾病无关或开展不必要的“预防性”检查。
常见情形
①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如RH、ABO血型;C反应蛋白、RF因子、尿沉渣、离子组合。
②将临床意义不普遍或预防性检查的特殊检验项目纳入常规检查,如住院患者普遍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③套餐式检验,或未针对患者病情按需开展检验检查。
④临床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检验项目同时开展,如对未确诊乙肝的患者同时使用PCR方法和抗体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⑤无病情指征及临床意义下高频次重复检测常规项目,如无病情指征高频次检测生化全套、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肿瘤相关抗原测定、甲胎蛋白测定(AFP)等。
⑥违反项目特定群体检查,如男性检测女性检验类项目、女性检测男性检验类项目等。
串换检验项目收费
将收费低的检验项目串换为收费高的检验项目进行收费。
常见情形
①检验项目在医疗服务价格规范中有多种方法学收费标准时,实际开展低收费标准串换成高收费标准收费。如:
i.实际开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普通法)”串换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干化学法)”收费、“血浆抗凝血酶III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串换为“血浆抗凝血酶III活性测定(酶标法)”收费。
ii.开展“粪便隐血试验”实际使用试剂为免疫法试剂,串换为“粪便隐血试验(ABO)单克隆金标法”收费。
最后编辑于 2024-04-27 · 浏览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