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认识ICU-AW
在外科监护室,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护士帮助患者在床上蹬单车,
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在床边坐起,
护士鼓励患者在床边站立……
这些在平常人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在监护室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患者也需要充足的准备和积极的配合。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ICU-AW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获得性衰弱(acquired weakness,AW)是一种由重症疾病所诱发,但又无法用原发病来解释的,以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所以获得性衰弱不只发生在ICU,所有重症疾病均可诱发,入住任何科室均可发生。
而ICU-AW(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即ICU获得性衰弱,是特指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期间发生的、无明确原因继发出现的广泛肢体衰弱综合征,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获得性神经肌肉功能障碍。ICU患者病情重,所以发生率高,大概在25%-32%。
危险因素
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脓毒症、MODS、SIRS,高血糖,制动,激素、肌肉松弛剂,高龄、性别(女性多发)等。
临床表现
对称性四肢无力,肢体近端肌肉(如肩部和髋部)受累较远端更为显著,且膈肌功能障碍比四肢肌肉无力更容易发生。
所以在医院内发生ICU-AW常导致患者出现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反射减少和肌萎缩等情况。
国外研究显示,26%-65%的患者在机械通气的5-7 d内会发生ICU-AW,当机械通气持续10d以上时,有67%以上的患者出现衰弱。
病理生理
ICU-AW的病理生理:
1、肌肉萎缩;
2、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的结构改变、微循环障碍、生物能量耗竭、自噬激活不足、膜和离子通道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诊断评估
1、主观功能测定(周围肌肉群)
肌力的评定是目前ICU-AW患者周围肌肉肌群主观功能测定的常用方法,主要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法和手持式肌力测定仪(HHD),其中以MRC评分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MRC评分法通过对腕、肘、肩、踝、膝及髋6个关节双侧12个肌群进行评估,将肌力分为6级,从0分(完全没有收缩反应)至5分(肌力完全正常),总分为60分,当MRC总分<48分即可诊断为ICU-AW,总分<36分时则为重度ICU-AW(见下表)。

当患者无法完成上述检查时,HHD测量握力是评估肌力的最佳替代方案,可用于评估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男性握力<11 kg,女性握力<7 kg,则可判断为肌肉衰弱。
肌力的测量与评定具有直观、简便等特点,但其测量准确度要求患者清醒且有一定配合度。
然而在发病早期,危重症患者的意识或注意力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在入住ICU 1 d时,往往处于昏迷或镇静等意识不清醒、非合作状态无法完成肌力测量,ICU-AW诊断常被延误,其早期识别更是难以实现。
2、其他评估方法还有:电生理检测、神经肌肉组织的病理活检、生物标志物等。
预防与治疗
目前ICU-AW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早期预防。
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肌力状况,降低ICU-AW的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并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独立功能状态。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医务人员对ICU-AW的关注,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ICU-AW的发生。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以血糖正常化为目的的胰岛素治疗;
3、缩短制动时间;
4、重症患者的康复(床上被动活动和经皮电肌肉刺激、悬吊运动疗法、日常生活活动锻炼、互动视频游戏、音乐振动疗法、膈肌早期活动);
5、合适的营养支持;
6、早期活动(床上被动活动、床边坐立、坐床旁椅上、床边站立、协助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