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M|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接受BCD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197例NDMM患者的临床数据
CDTM甄选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期间,完整血和尿M蛋白检测作为疗效评估

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4年1期发表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庄俊玲教授团队的论著Complete blood and urine paraprotein tests as response assessments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bortezomib, cyclophosphamide, and dexamethasone《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期间,完整血和尿M蛋白检测作为疗效评估》,该研究探讨了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BCD)一线治疗方案时,进行完整的血和尿M蛋白检测作为疗效评估的重要性。
背景:
本研究评估了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BCD)诱导治疗期间进行标准化疗效评估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BCD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197例NDMM患者的临床数据。

结果:
研究队列中有107例患者为国际分期系统(ISS)III期,51例M蛋白为轻链型。其中,77例完成9疗程BCD方案。随着疗程数增加,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IFE)测试的阳性率分别从40.39%上升至62.22%,16.75%上升至37.78%。超过90%的完整免疫球蛋白类型MM患者每个疗程均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定量,但尿M蛋白的检测率不到60%。轻链型MM患者每个疗程的尿M蛋白检测率超过70%。很好部分缓解(VGPR)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不确定VGPR(仅满足血或尿一项检测标准)患者更长(32 vs. 26个月,p = 0.0336)。完成至少四个疗程BCD化疗而未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1名患者中,至少每两疗程进行一次评估的患者PFS比不规律随访的患者PFS更长(27 vs. 22个月,p = 0.059)。
结论:
即使大中心就诊的NDMM患者,尿M蛋白的检出率仅60%,明显低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率,这会导致疗效评估不准确,更多的是疗效高估、多早降低治疗强度,并可能导致PFS缩短。标准的疗效评估,即至少每2疗程进行一次完整血和尿M蛋白检测对治疗决策和生存预后至关重要。

要点:
- 定期进行标准化的疗效评估,即完整血、尿M蛋白检测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策略和生存预后中的重要意义。
- 尿M蛋白的低检出率导致疗效被高估、治疗强度过早降低和无进展生存期缩短。
- 精确的疗效评估对治疗决策和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最后编辑于 2024-04-22 · 浏览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