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钩虫!统计检出率竟高达10%

————————案例经过————————
在重庆,说起寄生虫感染,钩虫就算天天见到我也不觉得惊讶,以前单位标本较多的时候(>10个/天)反倒是3天不见钩虫心里有点慌,总想着自己是不是又漏检了。
现在我这里大便常规标本量很少,平均2天看1个标本。今天早上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体液窗口的一盒大便,打开显微镜很快就扫到了一个钩虫卵,切换其他视野也能找到不少。

在我输入结果准备打报告的时候,看到该患者有历史结果,5天前同事出的,并没有查出虫卵,究竟是之前漏检还是这两天刚产卵随粪便排出来,不得而知。

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5天后患者要复查大便常规,看到两次隐血阳性,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随即调取了患者血常规,除轻度贫血外无明显异常。

我拿着今天大便常规的报告单去临床和医生沟通,果然又是找不到隐血阳性和贫血的原因。查到钩虫,病因就找到了。
——————————————————————
————————检出率统计————————
我科室今年1月份安装的lis,平时没有登记,在此之前的寄生虫检出率也就没法统计。我查看了今年2月1日起到今天(4月22日)共82天的标本量和钩虫检出情况:一共83个大便常规,平均每天1个标本,科室2个人,由于不知道怎么筛选审核者,简单估算个人差不多也就是2天看1个大便常规的情况。

在这83份标本中,报告的钩虫感染有5例,全是我一个人报告,就假设我一个人看了50分,检出率也高达10%。
附上这5例钩虫感染的大便常规和血常规:





从这5例钩虫感染报告中可以看出几点:①嗜酸性粒细胞都不高。②大便性状都为黄(褐)色软便,无特殊性状异常。③大便隐血多数阳性,2月21日那例(上面第一例)除外。④多数有轻中度贫血,2月21日那例(上面第一例)除外。
——————————————————————
以这个检出率来看,就比2018年的寄调结果(重庆7.38%)高出了不少,>10%。虽然我这标本量不大,统计结果参考意义不大,但的确是实实在在的每月都能报告1-2例。
分析感染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我单位为老年康复医院,患者特殊群体。平均患者年龄60岁左右(粗略估算,可能更大),50岁以下的很少。这些老年人又基本都是常年在农村生活或生活过的,被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看来寄生虫防治工作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检验人,也应该提高寄生虫识别能力。
最后编辑于 2024-04-22 · 浏览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