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

发布于 2024-04-13 · 浏览 547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本指南旨在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评估、诊断、预防、治疗及管理,并提供医疗质量控制的指导。它结合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中国心力衰竭的综合管理水平。

名词解释

  •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心脏疾病终末阶段,表现为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伴随临床症状和体征。
  • 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心衰症状或体征缓慢出现或恶化。
  • 急性心衰(Acute Heart Failure, AHF):心衰症状或体征突然恶化。
  •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
  •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LVEF轻度降低。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LVEF正常或增高。

相关背景知识

心力衰竭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居民健康。近年来,在心衰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疾病流行病学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是心力衰竭的两种主要形式,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疾病的病因

心力衰竭的病因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病变、心脏负荷增加等,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等因素有关。

疾病的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疲劳和运动耐受性下降。体征可能包括心脏杂音、肺部湿啰音和外周水肿。

疾病的筛查及诊断

心衰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生物标志物如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诊断和风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作用。

疾病的治疗及管理

心衰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和死亡风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等)、心脏康复、器械治疗(如ICD、CRT)和心脏移植等。

疾病的预防

预防心衰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体重,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pdf (1.29 MB)
心衰-学习笔记.pdf (9.24 MB)

最后编辑于 2024-04-13 · 浏览 547

2 2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