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川崎病(CKD)的诊断


完全性川崎病(CKD)的诊断如下:
发热,并具有以下5项中至少4项主要临床特征:
(1)双侧球结膜充血。
(2)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3)皮疹,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
(4)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
(5)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很多医学生都觉得川崎病临床表现太难记忆了,今天理一理,按照012345678来记忆它的临床特征:
0
圆圆的口唇又干又红
1
单侧淋巴结肿大
2
双侧结膜充血
3
不规则皮疹。
4
四肢硬肿
5
发热五天以上,抗生素无效
6
冠状动脉“瘤”
7
发病七天后血小板增高
8
卡疤部位红肿(卡介苗接种的疤)
我们从0开始
0:圆圆的口唇像个0,口唇损害包括口唇红、干燥、皲裂、脱皮和出血;草莓舌;口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其实川崎病肛门周围也常出现红肿、脱屑,0可以代表口唇,可以代表肛门)

口唇红、干燥
(图源参考文献PMCID: PMC4943791)

杨梅舌
(图源参考文献PMCID: PMC5134159.)
1、单侧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常为单侧,直径≥1.5 cm,通常局限于颈前三角。

右侧淋巴结炎,红肿明显,边界不清
(图源参考文献PMCID: PMC4943791)
2、双侧结膜充血
双侧球结膜非渗出性充血,通常不累及边缘和虹膜周围的无血管区。

双侧结膜充血
(PMCID: PMC5134159.)
3、多形性的皮疹
皮疹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三种:弥漫性斑丘疹、猩红热样和多形性红斑样皮疹三种。
通常广泛分布,主要累及躯干和四肢,腹股沟处皮疹加重。

躯干、手臂弥漫性红斑、丘疹
(参考文献:PMCID: PMC6421722.)

多形红斑样损害可见虹膜状、靶状水肿性红斑
(PMCID: PMC7585496.)
4、四肢改变
主要是四肢硬肿、脱屑,急性期出现手掌、足底潮红和硬性水肿,有时伴有疼痛。
2~3周手指和脚趾出现从甲周开始的脱皮(膜状脱皮),并可能延伸到手掌和脚底。

四肢肢端弥漫性硬肿,压之不凹陷
(图源参考文献PMID: 19918500)

足底片状脱屑后,新生皮肤薄嫩
(图源参考文献PMID: 35022064)

手部脱屑
(图源参考文献PMID: 35022064)
5、发热五天以上
发热五天以上,抗生素无效。
6、冠状动脉瘤
(瘤发音类同“六“)

cCT A 扫描显示一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瘤
(图源参考文献PMCID: PMC5511310)

CT 血管造影显示一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血管瘤
(图源参考文献PMID: 30402318)
7、发病七天后血小板增高
发热七天以上血小板计数大于450。
8、卡疤部位红肿
红肿:是川崎病的一项相对特异的早期表现,发生率为9.4%~49.9%。
日本及新加坡报道卡介苗接种后1年内的川崎病婴儿,卡疤红肿(疤:发音同8)阳性率可高达69.7%,高于淋巴结肿大及四肢末梢改变的发生率。
目前认为,即使没有全身其他皮疹表现,卡疤红肿也可作为川崎病的一项临床特征。

右上臂卡疤部位红肿,边界不清
(图源参考文献PMID: 25395889)

右上臂卡疤部位红色斑块
(PMID: 33194494)
最后编辑于 2024-04-09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