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0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发病机制复杂,在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下,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体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并诱发炎症反应,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我国SLE疾病负担居世界第一,患者总人数约100万,每年新增确诊患者约12.6万[1]。
SLE的传统治疗以泛靶点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为主,包括抗疟药、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一直是SLE的常规治疗(standard of care,SoC)。近年来SLE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94%,然而标化死亡率仍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临床存在疾病缓解率低、复发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器官损伤等诸多问题,给患者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此外,SLE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对外貌、生育和生活质量也有更高需求,为疾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后编辑于 2024-04-01 · 浏览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