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王际辉教授团队课题组招收硕士研究生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聚焦大健康国家战略,根据预制食品行业的发展新动态和新方向,面向儿童、老龄化等预制食品研发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展活性肽、萝卜硫素等功能性天然产物的挖掘、高效制备、富集、功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及预制食品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发工作。
团队科研特色
(1)生物活性肽等功能性天然产物的挖掘与活性评价:建立基于定向可控水解(包括生物发酵和酶法)的生物活性肽等功能性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体系,实现生物活性肽等功能性天然产物的高效制备和分离;同时,以生物活性肽等活性物质为载体构建营养素递送体系,并依托细胞和动物模型对其构效关系及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2)功能性发酵食品与分子营养:采用发酵技术调控食品原料中功能性组分的合成与增量。利用代谢组学、空间组学等多维度方法挖掘发酵对原料微环境的影响作用。研究发酵食品中功能因子(活性肽、活性多糖、多酚等)在平衡膳食结构中的分子营养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
(3)预制食品研制与加工技术: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精准预制食品创制及加工技术的研究。进行烹饪方法与风味形成机理、预制食品还原度和保质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预制食品质量评价与生产过程标准;同时,采用代谢组学等手段系统评价预制食品营养成分的生理活性及加工过程中的生成与保护机制,研发具有特色和市场需求的预制食品。
招生需求:
专业: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4级
调剂要求:考数学科目的学生,同时本科有化学或化学相关的学习背景
导师简介:
王际辉教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首批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东莞市特色人才。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食品安全学》,参编教材3部;以主持人身份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年)和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各一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两项。
研究领域:
细胞生物学及特膳特医食品基料开发与功能评价
微生态制剂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预制菜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
电子邮箱:
wangjihui@dgut.edu.cn
招生名额:
1人
导师详细资料请见:
https://smjk.dgut.edu.cn/info/1111/1361.htm
邹水洋副教授:
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东莞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东莞理工学院科技服务小分队项目2项,与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2篇;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1项(本人排名第5),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获三等奖。
研究领域:
1.微生物发酵合成聚谷氨酸、纤维素酶
2.粮油食品及预制菜加工
电子邮箱:
招生名额:
1人
导师详细资料请见:
https://smjk.dgut.edu.cn/info/1111/1711.htm
肖珊副教授:
主要从事食品绿色制造及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型绿色食品添加剂的工艺、流程和制造技术及其对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的调控及机理。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兼职担任东莞市食品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
研究领域:
发酵食品功能性及活性肽等功能因子挖掘
电子邮箱:
xiaoshan@dgut.edu.cn
招生名额:
1人
导师详细资料请见:
https://smjk.dgut.edu.cn/info/1111/1701.htm
王波特聘副教授:
采用酶解法或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食源性生物活性肽,采用体外消化吸收模型研究其消化吸收特性;同时以生物活性肽为载体构建特殊营养物质递送体系并研究其构效关系。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项目,粤莞联合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东莞市社会发展一般项目等;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9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兼任东莞市食品学会秘书长。
研究领域:
1.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生物活性肽的消化、吸收、代谢以及构效关系研究
电子邮箱:
招生名额:
1人
导师详细资料请见:
https://smjk.dgut.edu.cn/info/1111/1691.htm
蔡燕雪特聘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功能性生物纳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生物发酵活性产物的提取与鉴定的研究工作。1)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构建了新型荧光免疫微纳层析平台,有望应用于食品安全POCT领域;2)采用发酵技术调控十字花科植物的萝卜硫素、多糖和酚酸类抗氧化物质的产量,有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应用。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基金等各类项目4项,参与“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6项。在国内外SCI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省级竞赛三等奖1次。
研究领域:
1.生物纳米材料
2.西兰花及其发酵产物
电子邮箱:
招生名额:
1人
导师详细资料请见:
https://smjk.dgut.edu.cn/info/1111/1641.htm
张舒婷讲师:
专业研究方向包括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检测以及致病微生物抗性基因研究,致力于探索食品中微生物的特性,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以及研究微生物的耐药机制。获得“东莞市特色人才”称号,以及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称号;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给水滤池低胁迫贫营养条件下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规律”2015.01-2017.12,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和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参与横向课题 “环保领域优势菌种研发”负责主要工作;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指导研究生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3篇;参与授权专利1项。
研究领域:
1.食品微生物学
2.食品安全检测
3.致病微生物抗性基因研究
电子邮箱:
招生名额:
1人
导师详细资料请见:
https://smjk.dgut.edu.cn/info/1111/5691.htm
陈璇讲师:
主要从事领域包括:(1)天然产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功能评价;(2)混合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及结肠癌、结肠炎发生发展的影响。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13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了东莞市社会发展项目、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项。
研究领域:
1.植物化学物抗氧化活性、抗氧活性评价
2.植物化学物体内外相互作用
3.肠道微生态健康
电子邮箱:
招生名额:
1人
导师详细资料请见:
https://smjk.dgut.edu.cn/info/1111/2521.htm
团队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