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高压氧与中风
急性脑血管病即大家常说的“中风”,在医学上称为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梗死就是典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出现嘴角歪斜、肢体活动不便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常留下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脑梗死患者可以采用溶栓治疗、血管内取栓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此外,脑梗死还有一种治疗方式——高压氧治疗。
什么是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在高压环境下吸入高分压氧气的一种治疗。一般把0℃时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平面以下则压力升高。
根据高气压学会的规定,高压氧治疗压力应该大于1.4个大气压,临床上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不同,治疗压力采用1.5~3.0个大气压,常用2.0个大气压,也就相当于水下10米深的大气压。每次治疗时间为60~120分钟,经历升压—稳压吸氧—减压的过程。
为何要进行高压氧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有大量红细胞,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后把它输送至全身,而溶解在血液里的氧气非常少,就像在一条血液的“河流”中,大部分氧气搭乘血红蛋白这艘“船”漂向远方,只有一小部分氧气在血液中“游泳”,去往血管末端。

当发生脑梗死时,患者血管堵塞或极度狭窄,血红蛋白不能通过,而“游泳”过去的氧气又微乎其微,这部分血管供应的脑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人就会出现嘴角歪斜、肢体活动不便、言语不利等症状。这时候最有效的措施是迅速恢复血流,溶栓或血管内取栓可以使堵塞的血管重新开通,患者的症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时间窗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从中受益。大部分患者只能接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这时候,患者还可以采用高压氧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4-03-16 · 浏览 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