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绩效方案引争议!医生发帖吐槽

不满,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临床和行政之间分配不公。
医院拿走科室收入的90%,给临床只留下10%。也就是说,绩效分配这一块,行政和临床切割的蛋糕大小比是9:1。
2、医生和护士之间分配不公。
在科室这一块,10%医生拿剩下10%的30%,护士拿70%。
也就是说,仅剩10%的可怜兮兮的一点存量竞争中,医护之间切割的蛋糕比是3:7。
3、科室内医生之间分配不公。
在医院拿剩的下的10%中护士拿走70%后,科室医生之间,悬殊又达10:1,甚至拿的少的,还不如实习生。
基于以上种种,这位神外医生不仅有想转科的欲望,甚至,言辞之中,隐约透露出想进行政的念头。
说实话,挺佩服这位医生的。
至少,他敢于把内心的想法和委屈,说出来。
不信大家看看自己身边的同事,在太多的一线医生身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林冲的影子。
他们有道德,心眼不坏,对人厚道,也有去爱别人的医者仁心。但是面对不公的时候,一步步后退,只求安稳,甚至会把自己珍贵的东西一点点都舍弃掉。这个世界只要不把刀架到他脖子上,就会假装岁月静好。但是,刀会不会架到他脖子上,那纯粹就是碰运气的事。
说实话,医生这个行当里,大多数人是“小炉匠”思维,除非自己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否则不会公开去抱怨。
窗户糊了一层纸,最先捅破的那个人,往往不会被视为英雄,而是会被列为罪人。
绩效最初是被用于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工作效率判定其工作价值,经常与从业人员工资、业绩挂钩。绩效管理则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判定其工作价值程度,由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医院工作效率也提出了要求,由此许多医院引进绩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初始目的,是想通过绩效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分配成果,并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中国的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数据显示,中国医生绩效工资考核因素中,患者接诊量这一指标占比最高,为55%。
一方面,医生的基本工资普遍不高,其中以低年资医生薪资水平尤为低下。以北方某三甲医院为例,其低年资医生基本工资仅有数百元,即使是博士毕业,也仅有635元/月。
另一方面,部分院内行政后勤人员工作较为轻松,且绩效也没有明显的降低。这就引发了另一个矛盾。
医生执业培养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大,本应是高收入行业。但长期以来,多数医生认为其薪酬水平与付出不成正比,期望值与实际收入间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是,状元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人并不能脱颖而出,二八定律随处可见。这在医院,在科室,也是如此。有的医生病人看不完,有的医生深宫无人问。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实际上,在你看不见的各行各业里,都有人在顶流,有人在阴沟。贫困县里都有富得流油的人。这说明什么?只要不是在一个必输的局里,那么你只要跑赢了其他人,你就能润,无论做哪行哪业,都一样。
各位战友你看了这封写给院领导的吐槽信,有什么感想和第二次吐槽,写在评论区大家一起讨论。@丁香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