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胃早癌学习笔记1 正常胃粘膜放大胃镜下的表现

发布于 2024-02-24 · 浏览 4611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6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最近在学习胃早癌相关知识,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正常胃粘膜放大内镜下胃窦和胃底体表现不同,胃窦为villi绒毛状(因为幽门腺腺体开口并非垂直于粘膜表面,呈斜形),胃底体为pit腺窝状(因为胃底腺腺管垂直于粘膜表面,因此腺管开口呈现小坑状),这也是小山教授提出的pit-villi理论。

另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小知识点,为啥远看小点点近看鸡爪爪的RAC只出现在胃底腺区域,而幽门腺区域没有。因为相对于胃底腺,幽门腺区域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汇合形成的集合细静脉位于粘膜固有层的深层,所以内镜下比较难识别。

具体幽门腺、胃底腺长什么样,大家看下面的图。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CO隐窝开口;IP隐窝间距;SEC上皮下毛细血管;MCE隐窝边缘上皮

img


img

上图为幽门腺,分布于胃窦部,由黏液腺组成,为分支管状腺,小凹的长度约占小凹和腺体总长度的1/2(小凹上皮呈斜型,所以放大胃镜下呈现管状、沟状或绒毛状villi样结构)。

img

上图为纪小龙老师视频的截图,大家可以对照看下。无论是小凹还是固有腺体的新生代谢,都是靠腺颈部的增殖完成的,因此ki-67阳性的细胞都集中在腺颈部。最下面一层是黏膜肌层,中间可见内陷的腺体,而非浸润,这些腺体开口仍然在小凹内。

下面为胃体腺

img


img


img


img

CO隐窝开口;IP隐窝间距;SEC上皮下毛细血管;MCE隐窝边缘上皮;CV集合静脉

img


img

上图为胃底腺,上面为小凹上皮,小凹的长度约占小凹和腺体总长度的1/4,中间是腺颈部,中下为固有腺体区域,主要由分泌盐酸的壁细胞和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细胞所组成。壁细胞多分布在腺体部,此段最长,主细胞主要分布在腺底部。需要强调的是腺颈部虽短,却含有胃上皮干细胞,因此在胃上皮更新、损伤修复、腺细胞再生及上皮细胞癌变等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小凹上皮垂直于粘膜层,所以放大内镜下呈现小圆坑pit样结构)。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内镜小分队、病理日记、扫地僧一听和ling波微步,侵删

下图来自小黄书

img


img

当胃体粘膜出现萎缩化生后,腺管歪斜弯曲,腺窝就难以观察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幽门腺的那种呈现沟状或者管状的构造。

img

下图为正常幽门腺和萎缩化生的粘膜,右上图可见亮蓝嵴

img

下图为萎缩边界的NBI图

img

无萎缩区域可见小round pit,萎缩区域可见沟状或者管状的构造。

最后编辑于 02-07 · 浏览 4611

9 134 2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