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丧失患者的急救步骤及指南要点 建议收藏参考✔️✍🏻〰️〰️〰️✔️

场景一:意识丧失且呼吸正常

指南要点:
1.如果发现一个人一动不动(例如,躺在地上),应立即检查其反应和呼吸。
> 呼唤同时轻轻摇晃或拍打患者
>打开患者的气道
> 最多用 10 秒钟时间来检查其呼吸是否正常
2.在非创伤性事件中(没有脊柱损伤的风险),如果急救员不能将患者置于复原体位,可以使用仰头举 颏法或托颌法来保持气道开放。
3.急救员应避免移动疑似脊柱受伤的人。
> 如果专业医疗救援能很快到达,可以使用仰头举颏法或托颌法来保持疑似脊柱受伤者的气道开放。托颌法可能比仰头举颏法引发更少的颈椎移动。
> 如果医疗救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而且现场有多名急救员,可以在确保患者脊柱为一轴线的 前提下将患者翻转为侧卧位。
4.怀孕且意识丧失的患者应被置于左侧卧复原体位。这样可以防止压迫为子宫提供营养的血管。
5.如果可能的话,应确定患者意识丧失的原因(例如,糖尿病急症、中毒、头部受伤)。
6.急救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同时保持其气道畅通。
7.对于意识丧失且呼吸正常者,急救员应寻求紧急医疗服务(EMS),因为患者可能比较危重。
场景二: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青少年和成人)


指南要点:
1.如果一个人无意识,呼吸异常或没有呼吸,就有理由认为这个人发生了心搏骤停。
2.将脉搏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心搏骤停的唯一指标是不可靠的。
3.如果旁观者独自一人且有手机,应该立即呼救,启动手机上的扬声器或其他免提选项,如有需要,应在调度员的协助下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如果不确定患者是否发生了心搏骤停,急救员也应开始进行心肺复苏,而不必担心造成额外的伤害。
5.经过培训、有能力、有意愿的急救员可以对所有意识丧失、呼吸异常的青少年与成年人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6.心肺复苏术可以从按压开始,而不是从人工呼吸开始。
7.对于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青少年和成人,可以在胸部正中(即胸骨下半部)进行胸外按压。
7.胸外按压应快速进行,频率为 100-120 次 / 分。
9.胸外按压的深度约为5 厘米(2 英寸);应避免按压深度超过6厘米(2.4 英寸)。
10.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将患者放在坚实的平面上进行胸外按压。
11.急救员应避免在两次按压之间靠着患者胸壁,以使胸壁充分回弹。
12.对于那些愿意并能够提供人工呼吸的急救员来说,对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人实施按压和人工呼吸的 比例为 30 次按压比 2 次人工呼吸(即 30:2)。
13.中断胸外按压以提供 2 次人工呼吸的时间应少于 10 秒。
14.在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情况下,急救员应在除颤器准备好前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只有在除颤器准备好 进行分析或电击时才暂停。
15.在任何情况下,对于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青少年或成人,在电击后可以立即恢复胸外按压。在电击前后,都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任何中断。
16.为了实现更有效的胸外按压,急救员的惯用手应该放在胸骨上,非惯用手应放在惯用手上。
17.如果患者是青少年,最好进行有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
18.接受心肺复苏术的成年人一般需要后续的医疗救治。在无法获得这种救治的情况下,急救员应优先考 虑保护当事人的尊严。
场景三: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婴儿和儿童)


指南要点:
1.急救员应检查反应和呼吸来确定婴儿或儿童是否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不需要检查患者的脉搏。
2.对于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婴儿或儿童(如呼吸不规则或嘈杂的呼吸或完全停止呼吸),应进行心肺 复苏。
3.人工呼吸应作为心肺复苏术的一部分提供给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婴儿或儿童。
4.应在胸外按压前给婴儿或儿童进行人工呼吸。可以先进行 2-5 次人工呼吸。
5.对婴儿来说,胸外按压可以用两个拇指环绕按压或用两个手指按压。对新生儿来说,首选是用两个拇 指环绕按压的方法。
6.对于儿童,可以用一只或两只手进行胸外按压。( 例如,如果急救员个子小或儿童个子大,急救员可 以用两只手进行按压 )。
7.对于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婴儿或儿童,可采用 30:2 的按压 / 吹气比(30 次按压和 2 次人工呼吸)。
8.对于婴儿来说,胸外按压深度应该至少是胸廓前后径的 1/3 或约 4 厘米(1.5 英寸)。
9.对于儿童来说,胸外按压的深度应该是胸廓前后径的 1/3 或约 5 厘米(2 英寸)。
10.婴儿和儿童的胸外按压频率应该是 100-120 次 / 分(这与青少年或成人的按压频率相同)。
11.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在坚实的平面上实施胸外按压。
12.所有紧急医疗调度员应向打电话询问婴儿或儿童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急救员提供心肺复苏指导(称 为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13.急救员如果不愿意、没有受过训练或不能为婴儿或儿童进行人工呼吸,应该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 复苏。
场景四:有除颤器时,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处理


指南要点:
1.建议实施和推行在公共场所投放除颤器的计划,以改善院外心搏骤停者的成活率。
2.对于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的人(呼吸不规则或有杂音,或者完全没有呼吸),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直到除颤器开始分析心律并准备电击。
3.对于成人和儿童,可以使用带有自粘性电极贴片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而且非常安全。
4.对于婴儿和 8 岁以下的儿童,应使用儿童除颤器。
5.对于婴儿和 8 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没有儿童除颤器或儿童电极片,可以使用标准除颤器和电极片。
6.对于成人和儿童(8 岁或以上),应使用标准的除颤器。
7.在使用电极贴片之前可以快速去除过多的胸毛,只要将延迟电击的时间降至最小即可。
8.针对成人的除颤,使用大于 8 厘米的电极贴片是最为有效的。
9.极贴片应根据除颤器或电极贴片上的图示粘贴在胸部。对于婴儿和儿童,可以使用前后放置的自粘 性电极贴片(一片在前,一片在后)。
10.对于胸部较大的人来说,左边的电极贴片应该放在左乳房旁边或下面,避开乳房组织。
11.急救人员在使用除颤器时应继续实施心肺复苏,只有在除颤器准备好并开始分析心律时才暂停,并在 有必要时提供电击。
12.在除颤器进行一次电击后,急救人员应立即恢复胸外按压,不要因重新分析心律或检查脉搏而拖延。在电击前后都应尽可能的减少按压中断。
13.如果进行比较,双相波形比单相波形在终止心室颤动方面更为有效。除颤器的购买者应该购买双相自 动体外除颤器。
14.在富氧环境中(高流速氧气穿过胸部),急救人员应确保不进行除颤。
场景五: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的意识丧失且呼吸异常


指南要点:
1.对没有反应且呼吸异常的人,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CPR)(例如,呼吸不正常或完全停止呼吸)。
2.如果急救人员愿意,那么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应给予人工呼吸。
3.纳洛酮可由急救人员对反应迟钝、呼吸异常且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的人进行注射。急救人员应按照包 装上的指导用药,通常使用鼻腔喷雾,以及上臂或大腿肌肉注射的方法。如果可能,在使用纳洛酮的 同时,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4.给予纳洛酮后,如果患者在 5 分钟后没有改善,或者中毒症状再次出现,急救人员可以重复给予药物。
5.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人应该接受培训,以识别药物过量,如何使用纳洛酮,以及如何提供心肺复苏。
6.使用阿片类药物者的家庭成员、护理人员和同伴也可以接受识别药物过量、实施心肺复苏、纳洛酮管 理以及如何获得后续救护方面的培训。
7.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迹象可能根据化学物质的类型和服用剂量而有所不同。药物的空瓶或水泡包、注射 器、针头、准备注射的勺子都可能成为判定阿片类药物过量的依据。
8.经过适当培训的急救人员在当地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的人使用纳洛酮。
9.寻找和使用纳洛酮不应延迟心肺复苏的实施。· 经过专门培训的急救人员,如安全工作者和社区卫生工作者或其他社会护理人员应熟悉纳洛酮的使用。
10.护理人员等专业应对人员应知道如何使用纳洛酮,并培训其他人这样做。应鼓励他们公平和有尊严地 对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人,并知晓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人在用药过量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提供拯救生 命的干预措施。
11.在教育干预中应借鉴吸毒者对阿片类药物过量的生活经验,以提高教育效果。
注:整理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官方网站 本资料官网可免费下载
最后编辑于 2024-02-24 · 浏览 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