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本溶血,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你好,请问是××病区吗?×床某某某标本溶血,需要剔回”,这是检验科日常工作中与临床的常见对话。
那么什么是溶血呢?溶血是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红细胞遭到破坏或者寿命缩短而发生的破裂,从而使红细胞的内容物流出,导致血浆或血清的颜色变红。

(图左为正常标本,图右为溶血标本)
常见的导致溶血的原因
1采集不当
抽血不顺(穿刺困难时采血时间延长、定位不准时反复穿刺、采血困难时血量不足等)、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超过1分钟)过紧、混匀力量过大、从静脉留置针或输液管等血管通路装置采血等。
2患者自身原因
患有溶血相关的疾病、服用了易导致溶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3其他原因
未及时转运导致标本放置过久、转运时温度过高或剧烈震荡等。
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有哪些呢?
1对肝功能测定的影响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增高。人红细胞中AST的活性约为血清中的40倍,溶血时AST从红细胞内释放到血清中,进而导致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增高。
2对心功能测定的影响
LDH(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CK(肌酸激酶)和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LDH,红细胞中的LDH含量是血清的160-200倍,溶血发生时会导致LDH的测定结果明显增高;溶血发生后,溢出到血清中的红细胞内的腺苷酸激酶AK可参与CK和CK-MB的检测反应,导致CK和CK-MB的测定结果增高。
3对电解质测定的影响
钾离子增高,钠离子降低。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可相差30倍,溶血时钾离子从胞内溢出到血清中,使得测定结果偏高;溶血导致血清被稀释,使得钠离子测定结果偏低。
4对血糖的影响
血糖结果偏低。标本溶血时,细胞内液进入血清中,相当于血清被稀释,血糖检测值则会偏低。
5对血常规的影响
红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可增高。溶血导致的红细胞破裂可直接导致红细胞计数减少,而破裂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可干扰血小板的检测。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遇到溶血标本时,认真评估溶血的程度以及溶血对检测项目的影响情况,对于只有轻微溶血且所检测项目受溶血干扰较小的标本,正常接收并出具检验报告;如果标本溶血严重且所检测项目受溶血干扰较大,第一时间与临床沟通,必要时重新抽血。
最后编辑于 2024-02-18 · 浏览 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