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未结合胆红素(BcBu)知多少
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BcBu)知多少
什么是胆红素?
人体中如何运输、排泄?
胆红素,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体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也是人体排泄物(粪便和尿液)颜色的主要来源。胆红素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保护细胞膜脂质免于活性自由基的氧化作用。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未结合胆红素(Bu):正常人体内的胆红素在未被肝细胞摄取前以游离胆红素形式存在于血液中,Bu 是脂溶性的,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血液中与白蛋白非共价键结合形式运输。
结合胆红素(Bc):当血液流经肝细胞,Bu 很快会被肝细胞摄取,与肝细胞载体蛋白(Y 蛋白和 Z 蛋白)结合被动送至滑面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Bc 又分为单葡萄糖醛酸酯胆红素和双葡萄糖醛酸酯胆红素两种形式。
δ-胆红素(δBIL):Bc 升高反流回血液,白蛋白和胆红素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
胆红素的化学成分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可根据有机物分子的极性大小将混合物的不同组分分离。胆红素经RP-HPLC分离后呈现α、β、γ、δ四个组分,α 组分即 Bu,β 组分即单葡萄糖醛酸酯胆红素(Bc),γ 组分即双葡萄糖醛酸酯胆红素(Bc),δ 组分是δ 胆红素。

测定方法
可分为传统法(生化的方法学)和Vitros(急诊干式生化的方法学):


Bu、Bc、δBIL的临床应用
Bc、δBIL在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中应用:
梗阻性黄疸病患在梗阻解除后其血液中胆红素成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因胆红素排泄途径重新建立,Bc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快速明显降低。但由于δBIL结构中的白蛋白与胆红素以共价键结合,其体内清除时间同白蛋白血浆半衰期,达到15-19天。δBIL的血浆清除时间较长,梗阻解除后短期内δBIL在体内累积,其占总胆红素的比例会明显上升。观察以上两种胆红素成分的变化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梗阻解除治疗是否有效。

Bu、Bc 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疗效观察中应用:
临床上一般使用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蓝光照射后会发生结构的变化,形成胆红素构象异构体、由原来的脂溶性变成水溶性,无需经肝脏加工即可直接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一般每次连续照射 12-24 小时,就可以使黄染的皮肤颜色变浅。但不能单纯以表皮黄疸消退作为停止光疗的依据,而应以实测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为标准。光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一般 6-12 小时监测一次。光疗结束后 12-18 小时后应再次监测胆红素水平,以防止反跳,如必要可以再次光疗。
Vitros干化学法直接测定 Bu 和 Bc(正常新生儿体内含量几乎为零)可准确的测定构象异构体(被作为 Bu 测定)和结构异构体(被作为 Bc 测定)的水平变化,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蓝光治疗的有效性并防止反弹。

最后编辑于 2024-02-18 · 浏览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