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张珍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基因编辑方向)

发布于 2024-02-07 · 浏览 1485 · IP 安徽安徽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8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欢迎转发,收藏,也可以过来参观,食宿由课题组承担。谢谢。

实验室主页:https://www.zzhangbiolab.org/

张珍,现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硕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导师:张英起教授)。2011年在纽约州立大学Huaiyu Hu教授实验室完成课题研究,同年在堪萨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Chad Slawson教授)。2017年博士毕业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表观遗传研究所Junwei Shi和 Shelley Berger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建立了多肽辅助的基因编辑工具递送系统PAGE(BioArt报导https://mp.weixin.qq.com/s/wqqHDS0SD6oMN5li-WvVVg)。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2024年初加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主要研究兴趣包括:

1.    基因编辑工具的递送

2.    AI+多肽设计

3.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

4.    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


 因课题组需要,诚聘博士后加入(该招聘信息长期有效)。


招聘岗位:

       博士后


岗位要求:

1.    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在自身领域发表过具有影响力的专业论文。

2.    申请人的科研背景不限,包括但不限于生物信息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神经科学等。


待遇及福利

1.    课题组长根据申请人的背景及研究兴趣制定相关课题。申请人有机会参与院内外、国外实验室的合作课题。

2.    课题组长支持博士后的个人发展并为其定制职业发展规划。

3.    每名博士后可配备1-2名科研助理或硕士协助课题研究。

4.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有关规定执行,一人一议。


科研环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共同发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安徽省卫生健康系统和省内外大健康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和骨干企业参与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和办公室宽敞明亮,并已购置满足日常实验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研究院已建成细胞药物研发平台、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小分子药物研发平台、生物安全平台、实验动物平台和仪器共享平台6个不同功能互补平台,包括质谱仪、蛋白纯化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等多种大型仪器,同时有完善的后勤保障。


应聘方式

申请者可将简历、相关材料等发送到zhenzhen3008@163.com

也欢迎申请者前来参观,进行线下交流。


代表性文章:

 

1.    Zhang Z, Baxter AE, Ren D, Qin K, Chen Z, Collins SM, Huang H, Komar CA, Bailer PF, Parker JB, Blobel GA, Kohli RM, Wherry EJ, Berger SL, Shi J. (2023) Efficient engineering of human and mouse primary cells using peptide-assisted genome editing. Nat Biotechnol.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3-01756-1.

2.    Chen Z, Arai E, Khan O, Zhang Z, Ngiow SF, He Y, Huang H, Manne S, Cao Z, Baxter AE, Cai Z, Freilich E, Ali MA, R Giles JR, Wu JE, Greenplate AR, Hakeem MA, Chen Q, Kurachi M, Nzingha K, Ekshyyan V, Mathew D, Wen Z, Speck NA, Battle A, Berger SL, Wherry EJ, Shi J. (2021) In vivo CD8 + T cell CRISPR screening reveals control by Fli1 in infection and cancer. Cell. 184(5):1262-1280

3.    Zhang Z, Parker MP, Graw S, Novikova L, Fedosyuk H, Fontes J, Koestler DC, Peterson KR, and Slawson C. (2019) O-GlcNAc homeostasis contributes to cell fate decisions during hematopoiesis. J Biol Chem. 294(4):1363-1379.

4.    Zhang Z, Costa FC, Tan EP, Bushue N, DiTacchio L, Costello CE, McComb ME, Whelan SA, Peterson KR, Slawson C. (2016) 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O-GlcNAc) Transferase and O-GlcNAcase Interact with Mi2β Protein at the Aγ-Globin Promoter. J Biol Chem. 291(30):15628-40.

 

最后编辑于 2024-02-07 · 浏览 1485

2 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