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4-01-23 · IP 江苏江苏
435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6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银屑病是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不全、真皮浅层微血管扩张并伴有炎症反应为病理特征的表皮角化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皮肤增厚,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不能发生,正常的颗粒层丢失,角质层细胞仍保留细胞核。基底层细胞过度增殖形成手指样突起,称之为乳头状突起。中性粒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中聚集,并且在真皮中有大量的单核细胞,主要是髓性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导致炎症细胞浸润。银屑病患者局部皮肤的红斑则是由于真皮中大量血管生成,管腔直径增加,并且迂曲。这些改变是银屑病的三大病理特点,即: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伴角化不全,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皮肤为银屑病主要病理部位之一,局部治疗针对局部病变,局部药物靶位包括:皮肤上皮细胞分化异常及增殖过度,失常的免疫-炎症细胞和皮肤细胞及其产生或诱导的炎症介质和因子。

咪喹莫特是一种咪唑喹啉胺类免疫调节剂(TLR7/8激动剂),用于治疗外生殖器湿疣。研究发现,咪喹莫特能够诱导Balb/c小鼠背部皮肤银屑病样改变,其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IL-23/IL-17轴,与人的银屑病发病机制非常相似,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银屑病动物模型。

常见的7天模型,经诱导后在Day 6/7皮肤表观评分达至最高分,可根据试验测试物的特点,选择7天、14天、21天 or 复发模型。

常见指标有PASI评分、皮肤病理评分、皮肤局部炎症因子表达,or局灶皮肤内IL-17表达或其他免疫细胞分群情况。

给药方式可以分为经皮给药,或口服给药都可以,欢迎交流~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