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帖(川崎病)“#护理版1月活动“

发布于 2024-01-07 · 浏览 612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2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推荐



一、一般资料:

xx床,xxx,男,5岁,住院号:xxxxxxx,2014年5月25日16:53平诊抱入病房,主管医生:xxx,责任护士:xxx。入院体温:37.5℃,P:110次/分,R:28次/分,疼痛评分:3分。

二、主要诊断:

1、急性扁桃体炎,2、颈部淋巴炎

三、主要病情:

代主诉:“发现左侧颈部包块及发热2天。”患儿于2天前无诱因出现颈部包块,初为鸽子蛋大小,渐增至鸡蛋大小,伴肿痛,发热,最高体温39℃。患儿按时预防接种,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既往体健。入院查体:37.5℃,P:110次/分,R:28次/分,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左侧颈部可扪及鸡蛋大小包块,红、肿,触疼。

四、治疗措施:

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半流饮食、静点痰热清(抗病毒)、美洛西林钠(抗感染)、维生素B6、维生素C。5.27夜间反复发热,体温最高40℃,医嘱加用甲硝唑。5.28医嘱肠溶阿斯匹林300毫克口服,加用阿奇霉素静点。5.29静注免疫球蛋白40克。6.2肠溶阿斯匹林减至250毫克口服。6.5日肠溶阿斯匹林减至200毫克口服。5.28接到化验室危急值WBC:21.99. ×10 9/L,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双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无趾端肿胀,肛周脱皮。血沉86㎜/H,血中未见异型淋巴细胞,肝功:正常。反复发热抗感染无效5天,双眼结膜充血,口唇红,皲裂,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为“川崎病”。6.5日家属要求签字出院。

五、辅助检查(主要阳性结果)

  入院查血常规:WBC:19.62×.10 9/L,N0.851,LO.083 RBC4.17. ×10 12/L HB113ɡ 血小板112×10 9/L(血象偏高,提示感染),颈部彩超,左侧颈部淋巴结增大。5.26肝功:总蛋白65.3ɡ/L,白蛋白36.9ɡ/L,球蛋白28.4ɡ/L,总胆红素7.5umol/l,直接胆红素3.9umol/l间接胆红素umol/l,谷丙转氨酶12U/L,谷草转氨酶26U/L,谷氨酰酞酶12U/L,总胆汁酸1.8umol/l,前白蛋白341.4mg/l,胆碱脂酶6616U/L,,碱性磷酸酶135U/L. 5.28复查WBC:21.99.*10 9/L,N0.836,LO.123 RBC4.01×1012/L.支原体IɡM阳性。心脏彩超双室大小、结构、血流图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5.31体温降至正常。6.2日体温正常三天,阿斯匹林减量。6月5日,复查血常规8.1.×10 9/L,N0.404,LO.449 RBC3.56×1012/L,HB95ɡ/L,PLT431×10 9/L,全程CRP小于5,血象正常,血小板高。

六、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1)相关因素:感染,免疫反应

(2)期望目标:体温维持在38℃以下,并逐渐恢复正常。

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1)相关因素:血管炎

(2)期望目标:患儿体温逐渐正常,感染控制

3、有惊厥危险:

(1)相关因素:体温高,感染免疫反应有关

(2)期望目标:患儿体温逐渐正常,感染控制

4、舒适度改变

(1)相关因素:发热,皮疹,结膜充血

(2)期望目标:消除相关影响因素,促进患儿舒适

5、体液不足

(1)相关因素:体温高,消耗增加,摄入减少

(2)期望目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满足机体需要

5、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抗拒

(1)相关因素:患儿年龄小,对环境陌生,家长紧张焦虑

(2)期望目标:逐渐适应病房环境,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治疗

6、潜在并发症:心血管病变

(1)相关因素:冠状动脉炎

(2)期望目标:无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

7、知识缺乏

(1)相关因素:对疾病认识不足

(2)期望目标:了解本病,掌握一定疾病知识

七、护理措施:

  1、体温过高:

观察要点:观察热型、峰值、持续时间、高热时注意有无惊厥、评估降温措施的效果,观察患儿精神、意识、食欲、睡眠等。

措施:1)降低体温,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每四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必要时1-2小时一次。2),供给适量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水分。3)38.5℃以下采取头部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38.5℃以上给予口服布洛芬降温。4)汗湿衣服及时更换,避免受凉。5)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随患儿喜好调整食谱,如面条、牛奶、粥类、馄饨等。6)口腔护理每日两次,增进食欲,预防感染。

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观察要点:观察皮肤黏膜受损情况,皮疹的分布,有无口腔黏膜溃烂等。

措施:1)评估皮肤黏膜受损情况,保持皮肤清洁,衣服质地柔软清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2)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3)勤剪指甲,以免擦伤,抓伤,对半脱皮的痂皮应用无菌剪刀剪除,切勿强行撕除,以防出血和继发感染。4)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受损情况,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两次,防止继发感染,增加食欲。患有口唇干裂可涂石蜡油。5)眼部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以减轻不适,病室灯光宜柔和。

3、有惊厥危险:

   观察要点:观察热型、热峰、退热效果、精神状态、意识、生命体征、有无惊厥发生。

   措施:1)评估惊厥发生的危险因素。2)有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观察用药效果。 4)床旁备吸氧、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心电监护至病情平稳,急救车处于备用状态。

4、舒适度改变:

观察要点:颈部肿块的大小,性质,眼部,口腔黏膜改变所引发的不舒适。

措施:1)评估导致患儿舒适度改变的原因。2)采取舒适体位。3)讲故事、玩玩具等分散注意力,减少对疼痛注意。4)每日口腔及眼部护理两次,减少黏膜皲裂。5)穿棉质宽松衣服。

5、体液不足:

观察要点:食欲、进食量、大小便、体重、皮肤弹性、退热处理后出汗情况。

措施:1)评估体液不足的程度。2)据病情给予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粥、牛奶等。3)准确调节输液速度,保证液体按时按量输入,可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6、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抗拒:

  观察要点:精神状态、哭闹及配合程度、改善效果

措施:1)评估患儿及家属心理及情绪。2)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本病的表现、治疗及疗程等,及时跟进健康指导,疏导家长心理,共同配合治疗。3)病室保持安静,抚慰患儿。4)玩玩具、看画册等分散患儿注意力。5)增加与患儿交流,适时对患儿表扬、鼓励,治疗时发放小礼物给患儿惊喜。6)治疗操作轻柔,使用留置针,尽力一次成功,减少疼痛。

7、潜在并发症:心血管病变

观察要点:患儿生命体征,面色、神志变化,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有无心动过速,心率异常等。

措施: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2)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面色、神志变化。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有无心动过速,心率异常等。4)使用丙种球蛋白减少冠脉病变的发生,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5)采血时避免在颈部,以免形成栓子随血流进入心脏。

8、知识缺乏:

观察要点:家长对本病认识、配合度

措施:1)有计划进行健康宣教,使家长对本病有一定了解。2)指导家长生活护理。3)适时进行卫生宣教、疾病预防宣教。

八:采取以上护理措施后的效果评价

1、体温正常、精神好。

2、无皮肤黏膜感染发生。

3、无惊厥发生。

4、患儿舒适度增加。

5、患儿尿量正常,皮肤弹性好。

6、患儿情绪稳定,适应环境,配合治疗。

7、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

8、家属对本病有一定认识,配合治疗,掌握防病知识。

九、讨论发言:

xx护士:患儿入院时血白细胞高,血小板不高,颈部淋巴结增大,此时,诊断陷入了第一个误区,可以说医护均没有往川崎病方面考虑。这也提示我们在观察病情时一定要要认真细致,具有发散性思维。入院时疼痛评分三分,提出了舒适度改变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患儿刚入院时,发热、颈部包块痛,加之对陌生环境及输液穿刺、抽血检查的恐惧,大哭大闹,非常不配合,针对患儿年龄有一定认知,我们给患儿讲道理,安抚拥抱患儿,浅显语言讲明住院及治疗的目的,了解到患儿喜欢恐龙,输液前奖励了患儿一个恐龙图案小贴画,立刻转移了注意力,减轻了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醒我们了解患儿心理特点,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采取相应办法,消除或减轻入院后的恐惧等,从而配合治疗。

xx护士: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血管炎症,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3:1。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在日本和美国,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病因。按照主要、次要护理问题排序,体温过高应排在第一位,针对该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中,体温上升期应注意保暖,退热期应注意散热,患儿体温高,用退热药效果不明显,家长用捂被子的方法使孩子出汗降温,说明我们的宣教不到位,家长未掌握相关知识,后续的护理中要加强对家人的健康教育。

xx护士:患儿护理问题“体液不足”采取措施不够细化,未结合患儿病情,患儿发热,食欲下降,适宜的护理措施为: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遵医嘱补液。饮食指导方面需细化。

xx护士:1、患儿高热,对退热药反应差,家长对颈部包块忧心忡忡,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焦虑不安,因此应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2.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过高而焦虑。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3.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对疾病及家长态度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xx:患儿病程长,所用药物多,应加强用药的护理。本病在发病10天内未接受治疗的患儿有20%~25%可有心脏损害。KD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为在疾病的10天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2g/kg一次在10~12h以上静脉输入,同时加服大剂量的阿司匹林(ASA)80~100mg/(kg.d),分4次口服治疗,直至患儿热退,ASA改为每天3~5mg/kg,一次口服,治疗至冠状动脉疾病恢复。

xxx:患儿以“发现左侧颈部包块及发热2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后持续高热,对退热药效果差,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的观察,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观察口腔及全身皮肤的变化,提供疾病的动态信息,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帮助。

xx:针对此患儿,我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相对具体,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阿斯匹林是该病的首选,它具有抗炎抗凝等功能,防止血栓形成及冠脉阻塞,但该药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应告知家长在饭后服用该药。该药可抑制血小板聚焦,减少凝血酶原,引起出血,服药期间应避免外伤,皮肤护理时切勿强行撕除痂皮,以免出血。

主持人xxx总结:

1、通过此次查房,明确患儿的护理问题为:1)体温过高。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3有惊厥危险。4)舒适度改变。5)体液不足。6)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抗拒。7)潜在并发症:心血管病变.8)知识缺乏。

2、通过对提出护理问题落实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有: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进行健康宣教,大部分护理问题已解决。

3、目前未解决及需要补充的护理问题有: 1)潜在并发症。2)知识缺乏(疾病防病知识、出院健康宣教)

4、针对存在护理问题,下一步仍需加强的护理工作:

因患儿病情稳定签字出院,无法进行后续进一步的病情观察,在出院当天,对家属卫生知识、疾病预防,出院健康宣教、复诊时间、出院带药等有进行了宣教,后期进行电话随防,通知复查日期。

后续:经过连续半年的随防,患儿各项指标降至正常,心脏彩超无冠状动脉瘤形成。护理问题均已解决。“#护理版1月活动“

川崎病 (63)
焦虑障碍 (55)
体温过高 (-1)
结膜充血 (8)

最后编辑于 2024-01-21 · 浏览 612

1 3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