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HHS的发病机制为循环中有效胰岛素不足及胰岛素拮抗激素(儿茶酚胺、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的增高,进而使肝肾的糖异生增加,同时外周组织的糖利用减少,导致细胞外液的血糖水平及渗透压均增高[6]。如高皮质醇血症增加蛋白水解,使糖异生的底物氨基酸前体产生增多。胰高血糖素诱导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肾小球滤过率最初增加,导致糖尿和渗透性利尿。最初的糖尿可以起到预防重度高血糖的作用。血清葡萄糖浓度超过10 mmol/L时,超过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尿液中的葡萄糖可以损害肾脏的浓缩能力,因此加剧了水的损失[12]。且持续的渗透性利尿,导致了血容量不足,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重高渗高血糖。所以HHS的葡萄糖水平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出许多,导致严重的高渗,细胞内脱水[9]。意识的改变是因为与大脑相关的细胞内脱水、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进而导致缺血所致[8]。
HHS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相比,肝和血循环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更低,而胰岛素浓度含量更高[13]。并且抑制脂肪分解的胰岛素远比糖代谢所需要的胰岛素量少,仅为1/4,这就是HHS患者表现血糖高而血酮不高的原因。此外,高血糖和高渗状态本身也可以抑制酮体的生成[14]。
最后编辑于 2023-12-31 · 浏览 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