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国医大师何成瑶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心血管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3-12-28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551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0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国医大师何成瑶教授,师从妇科名中医卓雨农传人卓启墀、王渭川、王祚久老师,对中医妇科进行了艰苦的实践探索,以中医为主治疗,中西医结合,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自拟妇科消炎1号方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就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审查病因病机,注重辨证论治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流行病学显示,育龄期是内异症的高发年龄,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妇女人口的10%~15%,在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经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90%,25%~35%不孕患者与内异位症相关,可引起下腹疼、不孕、性交不适及月经异常等,可有继发性痛经并且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不孕亦可导致家庭不和谐。

中医病名并无“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癥瘕”、“痛经”、“不孕症”的范畴。何成瑶教授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主藏精气,女子以肾为本,肾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病因所在。唐容川指出:“冲为气街,气根于肾;又冲为血海,血海即丹田,肾气之所藏也;且肾居冲脉之下,为冲脉之根,故安肾可以平冲,冲气安而血海宁”。这与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侵犯卵巢、宫骶韧带相一致。何教授认为内异症的发生,不可单一而论脏腑本身,内因是主,但外因、情志因素亦不可忽视,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的辨证论治,因审证求因,重视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可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何成瑶教授认为本病的瘀血病机有其特殊之处,产生瘀血的“不通则痛”,加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湿气较重,湿性黏滞,易阻碍气机,困阻脾土,而脾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所以何成瑶教授认为内异症形成血瘀病机离不开脾肾亏虚。

2.客观看待辨证论治的优劣,融汇中西各家之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医学技术条件为医务工作者采用多种诊疗方式提供了便利,如:彩色多普勒、实验室检验(如:性激素、AMH等)、影像学、宫腹腔镜检査手段,何成瑶教授认为不能排斥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把其运用到中医诊断中,把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手段作为中医望、闻、问、切的延伸,中医为体、西医为用,是当前中医辨病的与时俱进。

3.多途径用药,调经助孕

由于内异症病程迁延难愈、证候复杂、病因病机因果相干,何教授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攻补兼施”的基础上,经常采用多途径用药、调经助孕的方法治疗本病。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有针刺、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保留灌肠等,另外可配合口服膏方治疗内异症。

妇科消炎1号方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何成瑶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该方由连翘、红藤、金银花、败酱草、黄芪、党参各15克,茯苓、三棱、莪术、丹皮、元胡、川楝子、栀子、当归、川芎、白术各10克,泽泻、赤芍、白芍各12克,桂枝、甘草各6克等中药组成,经文献查阅,妇科消炎1号方加味具有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能够改善盆腔微循环。

几点说明

何教授认为治疗子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外治法必不可少,主要有以下说明:

(1)病机错杂、病情迁延难愈、处方难精简:由于内异症患者大多为虚实夹杂症,治疗应兼顾脏腑功能调理及局部瘀血祛除,同时由于内异症的病程迁延难愈,长期口服中药难免会对患者胃肠道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患者亦难坚持,医从性难免较差,所以权衡两者就是临证处方用药的难点及重点。

(2)局部给药、药专力宏:因女性特有的生殖解剖结构,何成瑶教授根据临证经验自拟通阻方:蛇床子、蒲公英、苦参、紫花地丁、土茯苓、艾叶各30克,三棱、莪术、白芷、丹皮、赤芍、延胡索、苍术、川楝子各20克,加水1000mL浓煎成100mL,保留灌肠,保留时间为20min以上。中药灌肠的优点为经济、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便于坚持治疗。通过中药保留灌肠、针刺、艾灸、中药封包等中医外治法可以把药物有效成分送至病所,调畅全身气机、提高局部盆腔药物浓度。所以采用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3)膏方力缓味甘、便于携带口服:内异症可导致不孕,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渴望新生命的到来,调经助孕亦可成为内异症的治疗方法,何成瑶教授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拟调经助孕膏。调经助孕膏组方如下:枸杞子、菟丝子、炒当归、山药、苍术、黄芪各150克,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川芎、丹皮、炒白芍、赤芍、法夏、怀牛膝、桃仁、山萸肉、熟地、生地、仙灵脾、鹿角霜、炒谷芽、鸡内金、陈皮、玄参、红花、丹参、杜仲、天冬、绿梅花、炒白术、炒麦芽、木香、神曲各100克,茯苓、紫石英、党参各200克,柴胡、香附各90克,炙甘草60克,用法:早晚各服15克,温开水吞服,方便患者携带口服,以补益肝脾肾为主。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张霞《全国名老中医何成瑶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经验总结》。

回复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