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再跟帖:评“临床药学”

医疗行业从业者 · 发布于 2023-12-18 · IP 浙江浙江
1223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4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再跟帖:评“临床药学”

辛老师汇编“临床药学”历史文献之一

2023-12-18


文献【2】,【讨论】临床药学

【讨论】临床药学

桃小小夭

发布于 2013-11-14 · IP重庆

大家认为在现在的发展趋势下,合理用药必须有临床药师的参与吗?大家对临床药师的认可度怎么样?因为我自己是临床药学在校生~~~~ 吐个槽:为什么丁香网职业选项里没有临床药学啊?

浏览 1083

wszlx

嗯!我就是临床医生改药师。

 

 

辛老师hyxxj1949

合理用药版达人

临床药学范围大的很,不要泛泛而谈。你如果说当作质控人员,整天去临床东转西看,什么都来点评一下,没有临床医生会理睬你;你如果要干一番事业,不在某个专科下点功夫,从理论到实践积累点亲身体会,将是一事无成的。

临床医生也不好当,简直牛马一样整天在转,还担医患纠纷,医保处罚,等,一系列的检查指标往临床压。

什么事,都有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版主版主执著cz 留言

我们质控人员(包括合理应用督查等)基本是不下临床的。

 

 

辛老师补充跟帖(2023-12-18-汇编中加入

(看到执著上述这句话:质控人员(包括合理应用督查等)基本是不下临床的,

 

---辛老师对“不下临床:再作点评:就是去当”领导“的,去”监管“临床。

我2014年从青海讲课返回,路过重庆,会见一网友学生:交流1 小时,改变她的人生轨迹:交流中其中一语:你应该协助临床医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天天去监管他们。

一语中的。2 个月后,给我回复:现在会诊也多起来了,会诊的病例都治好了,和医生交流与顺畅了,交流的底芞 也足了。

 

我有几十年医改的学术会议视频,原始记录了各种学术观点的博弈,要说临床药学发展道路上的弯路主责,还是上层决策者思路偏差宣传口号改变拐点 ,在2018 年,我在课件中有记录(2018石家庄课件)(图-1,2。

 前期,媒体一个劲地吹:临床药师“监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网”一帖:一个刚毕业出校门的临床药学生,说自已刚毕业,以后工作怎么开展临床药学?网友立即跟帖你去监管临床的抗生素合理用药呀!

 

我看了,马上给泼了一盆冷水不知天高地厚

王树平药师,也在论坛中说到:一个临床工作几十年的临床专科专家,现在要被刚出校门的毛小孩子来监管!。

搜:中国医学论坛报抗生素合理应用圆桌会议【1】(辛老师hyxxj1949发布于 2018-02-24)(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5-24    A11 感染专版

内容全文,网上保存了。

2018-02-28,发布转发的初衷

 为什么要转发2012年的资料?因为,一些网友在理念上还停留在“药师监管临床医生用药”思维上。再次呼吁,药师要重在临床治疗参与度的提升上

长三角抗感染论坛上,凡监管他人做得较多的网友,所发出的帖子中,居高临下的味道仍 较浓。例如,教条形式的腔调较浓,他们认为,指南如何!就应如何如何

我前些天给回应一例,就降阶梯治疗话题,找到病原学后应怎样。我说纯理论的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找到病原学的比例很少。即使找到病原学,也要经临床实践验2017年一抗生素会议,一专家说,一次感染性疾病,至少有10种以上细菌参与。---

以上专家发言,需要细细细阅读回味。

临床医生需要临床药师参与的,如细菌学调研临床药剂学调研,药物经济学调研,药物再评价调研,临床药师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事情不是一两天做好,需要几年持续跟踪。这些 在微信讨论很多。微信上讨论缺点,讨论内容不能保留,缺乏回顾再读,保存手机,容量有限。

附:

(圆桌会议)(摘要转载)

辛学俊

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监测、管理,一个都不能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圆桌会”全记录。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5-24 A07 感染专版

 2,落实制度,重在培训。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5-24    A08 感染专版

■抗菌药使用管理是常态化管理,必须加强感染疾病科医师培训

■加强抗菌药合理使用,不能忽视药师的培训

■对培训者进行培训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对其他专科医生的抗菌药物应用培训

■抗菌药合理使用培训已初见成效,但基层医生培训仍待加强

3监测:注意区域化数据和资源共享,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5-24    A09 感染专版

■应继续开展大规模监测,但须正确解读结果

■应成立各省监测分网,并实现资源共享

■应基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制定相应政策

4,管理:坚持大方向,但应不断调整;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5-24 A10 感染专版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要趋于精细化、专业化和常态化

■颜青教授:处方点评不应仅由药学部门来做,而应该在医疗机构内部成立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或小组),由感染科、药学、微生物学、院感、管理等多学科卫生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刘代红教授:以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临床科室,显然并不合适,

■席修明教授:目前仅靠药剂科进行处方点评可能不够,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陈旭岩教授:最重要的是让医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以理服人比以政策管人要好得多。

●政策的制定应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文献:

【1】上层专家对处方点评抗菌药管理的意见

上层专家对处方点评抗菌药管理的意见

 

img
img
感染性疾病 (28)
5 1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