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人说成花,不会说的人说成渣
前几天中午,我们科室来了个重病人。急诊科之前已经打了电话,病人到时我们已经将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家属一到护士站,就开始囔囔:“医生呢,医生在哪里?”我们告诉他,先把病人扶上床,医生马上就到。家属还是继续喊:“不是打过电话了吗?医生怎么能不在这里等着!”科里的小姑娘忍不住了,接了一句:“医生也是人,也要吃饭。”糟了,这话一说,那个家属一下子跳了起来:“这里人都要死了,还吃什么饭!”小姑娘还想说什么,我们急忙把她推进办公室,不让矛盾继续激化。还好医生已经到了,家属忙着倾诉病情,不再继续找麻烦。这样的事情在医院里经常发生。说起来这家属好像是不太讲理,但心情可以理解:家人病重,自己又不懂,当然着急了。而护士也没什么错,医生也会饿啊;难不成要他为了等你,就在这空着肚子干坐着?所以啊,这个时候沟通就非常重要。
如果当时小姑娘换个方式说话:“我们一接到电话,就把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医生也已向急诊科医生了解了病人的情况。可能是等电梯耽误了时间,医生在这边等了好一会你们都还没到,所以就回办公室去喝口水。我们一起把病人扶到床上去,医生马上就到。”你说,这家属还会生气吗?还会找茬吗?
我们老家有句话,叫“会说话的人说成花,不会说的人说成渣。”同样的话,说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
每年四月左右,护校的新实习生都会下病房。新手初学打针,十有八九的病人是不愿意的。怎么办?实习就是来实践,要不能动手,怎么学得会技术?这个时候,说话的艺术又得体现,称呼重要:嘴巴一定要甜。爷爷奶奶、阿姨大伯,一句句的尊称,让人想不让你打针都不好意思。老师在边上再添把火:“爷爷特别支持你们的学习。”“你看阿姨多好,快谢谢阿姨!”等等之类的话,难做的带教配合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了。
说话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核心的技能之一,尤其是在医院里,在病房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不要因为一句无心之失的话,伤人之心,毁己之形(象)!
最后编辑于 2023-12-15 · 浏览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