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回应记者-医保为何出现缺口?
按:
一早醒来,看到这个记者与李玲,就医保话题的对话,就收录。
不是我多管闲事,是我对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感兴趣,对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群体的关注。因为,现实中,要用到“医保,医疗、医药,“
前些天,一个家属群里亲属,下肢红肿【1】,基层治疗18 天,用药方向,是错的,到上级医院,也是摸索着治疗,家属群又是医药世家,总懂得一点,最后出院,也是先出院看看,
这里有疾病的复杂,也有医疗思路上偏差,但要叫医生不偏差,医疗医药就是这么复杂,各级医疗就这么个水平,国际国内的误诊率,基本都30%左右。这个病例的个体,落在30%内,还是70%准确内,不好说。最后出院带药,最高档次抗阳性菌药,继续用下去,综观全程,也就没有继续用药必要。前期网上总体评价,到最后,也得要修正。
这个就是在差错中回顾,积累,以实际案例,结合李玲教授说的:医生是掌握信息源。
至于医保,站在治疗 圈子外,更是摸不着头脑。
三医联动,还是绝对 离不了的。
20231-12-14,6:30,完笔,辛老师
【1】下肢红肿,下步该怎样用药?
李玲-回应记者-医保为何出现缺口?
2023-12-14,5:30,收录,辛老师
文字逐句回放编辑完成:6:10,如下:
1,记者,
我们知道社科院说,2026年我们医保已经要出现缺口了,但是清华大学最近又有一个测算,是最近就要出现缺口了,为什么会出现缺口,为什么它会提前了?
2,李玲:
好多原因,
第一,其实是医疗过度的行为,就是我们有大量的资源在浪费,比如,不该做的检查做了,不该动的手术动了,不该吃的药吃了,
第二又恰好碰上人口这个老龄化,而老人是最需要医疗资源的。
3,记者,
现在这个缺口,我们不论是支付的方式的行动,或者是任何像你说的,用大数据的方式来节省,能够解决医保缺口的问题吗?
4,李玲,
解决不了,这是制度上设计的问题,医保和医院这样.一个博弈的过程中,医院还是掌握更多的信息,
因为,每一个医生,他其实就是信息的垄断源,我现在可以对它,比如像DRG,对不对,我说你这个病种,我只给你这么多钱,但是这个病种是什么,就是医生定的呀。我可以说它是一个普通肺炎,我可以说他是个有并发症的肺炎,你的诊断还是他做的呀?!
我们现在医生的压力非常大,他们像会计一样的,得算计,这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
医改是改政府,卫健委改不了,其实是要各级,比如说一个市,一个省,省长,省委书记,市里的市委书记,市长,他们去主导,
医院要回归公益性,还我们的医院和医生,一个晴朗的土壤和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