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都能获益--2 篇文章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都能获益--2 篇文章
按:
(还有一文,于药师与苏定冯--合写的同类的文章,待查出--找到了【1】
2023-12-01,收录,辛老师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都能获益
健康报,2023年10月11日(6)
提要:
标题:
1,水平升高会导致动脉损伤
1969年,美国学者,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或同型半胱氨酸衍生物可导致动脉损伤和动脉硬化。可能是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卒中、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等密切相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199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2,水平降低可预防脑梗死吗
但多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未显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能够降低卒中的复发风险”。国际上两项著名研究证明;,2021年美国脑卒中指南:补充叶酸、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12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目前在脑卒中二级预防方面,尚无确切证据表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及不良预后的风险;
但: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CSPPT)对20702名患者进行了多年随访,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且叶酸缺乏的人群,在依那普利的基础上添加0.8毫克叶酸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显著降低初次脑卒中的风险。
3,如何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第一,部分研究认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某些特定人群可能起到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第二,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多种疾病(如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第三,作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措施,无论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还是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12,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综上,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时,健康生活方式来科学管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建议日常多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食物。如果经过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然持续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12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收起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都能获益
2023年10月11日(6)
自1969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以来,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已经被探讨了几十年。目前,同型半胱氨酸是我国各级医院的常规化验项目。然而,不同于传统“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的因果关系,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仍然有诸多不明确的地方。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于尔澜 吴川杰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和致残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是干预的重点。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是预防疾病发生的关键。
1,水平升高会导致动脉损伤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血浆中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主要通过甲基化和转硫化两条途径进行代谢。
叶酸、维生素B 6 、维生素B12等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辅助因子,人体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水平异常升高。此外,遗传、性别、年龄及药物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根据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分为轻度(15~30微摩尔/升)、中度(31~100微摩尔/升)和重度(>100微摩尔/升)。
1969年,美国学者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或同型半胱氨酸衍生物可导致动脉损伤和动脉硬化。后续的研究进一步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发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促进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脑卒中、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等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导致动脉壁增厚、血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199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1041名老年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2,水平降低可预防脑梗死吗
虽然多项队列研究表明,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相关,但是多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未显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能够降低卒中的复发风险”。国际上两项著名研究均得到了阴性结果,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通过补充维生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并不能减少脑卒中复发和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基于此,2021年美国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12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总之,目前在脑卒中二级预防方面,尚无确切证据表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及不良预后的风险。然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对某一部分特定人群有效,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程度、特定的亚甲基四氢叶酸基因多态性、患者的肾功能、B族维生素的治疗剂量等是否会影响对脑梗死的预防效果,这些尚需进一步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与二级预防不同,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CSPPT)对20702名患者进行了多年随访,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且叶酸缺乏的人群,在依那普利的基础上添加0.8毫克叶酸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显著降低初次脑卒中的风险。
3,如何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第一,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预防脑梗死,但部分研究认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某些特定人群可能起到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第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多种疾病(如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第三,作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措施,无论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还是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12,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综上,当检查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时,我们应通过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增加运动量等健康生活方式来科学管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建议日常多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食物。如果经过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然持续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12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上海《家庭用药》苏话健康栏目 科普①

话说同型半胱氨酸
于旭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
苏定冯 上海市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人体内
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
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1933 年,美国麻
省总医院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一个病例,一
个 8 岁的男孩,表现为智力障碍、晶状体移位,入院后很
快死于脑卒中。30 年后,该院又接诊了一个 9 岁的女孩,
同样是智力障碍、晶状体移位,并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经家族史调查发现,30 年前的那个男孩是如今这个小女孩
的舅舅。
1,崎岖的研究之路
1931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森特·迪维尼奥(Vincent
du Vigneaud)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出同型半胱氨酸,成为
报道同型半胱氨酸的第一人。
1962 年,儿童同型半胱氨酸尿症第一次被报道。
20 世纪 70 年代,哈佛医学院病理学副教授基尔默·
麦卡利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概念。
1990 年,同型半胱氨酸被发现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一个
独立危险因素。
1995 年,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增加颈动脉狭窄的发
病率。
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
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尽管同型半胱氨酸第一次被报道距
今已有 100 年,认识到其与疾病相关也有了 60 年时间,但
是临床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认识以及重视度还远远不够!
2,“隐形的杀手”
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带来
氧化应激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促进血栓形成等,
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经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脑卒中、痴呆、心血管
疾病、静脉血栓栓塞、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骨
质疏松骨折、妊娠期疾病、出生缺陷、男科疾病、肿瘤、
肝脏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均有关。
此类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中。
3,我国现状
我国成人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值在 13 ~ 14 微
摩 / 升之间,超过防治干预参考值(10 微摩 / 升)的
30% 以上。
为何我国血同型半胱氨酸数值如此之高呢?原来,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其中,亚甲基四
氢叶酸还原酶(以下简称为 MTHFR)基因缺陷对其代
谢有所影响。MTHFR 基因 TT 型对叶酸转运效率仅为
30%,而叶酸是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维生素,
故该基因型人群具有更高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我国
约 25% 的人群为 MTHFR 基因 TT 型,并呈现北高南
低的分布特点。
4,有法可治
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办法吗?有!
目前,我们可通过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
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干预。
※ 生活方式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增加运
动量等。
※ 药物治疗 :临床中可以根据基因的多态性,结合
叶酸、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 等药物,以及含有胆碱、
甜菜碱的营养补充剂,制定个性化的精准药物治疗方案。
※ 定期监测 :评估治疗效果,根据同型半胱氨酸的
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可以
有效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避免其引起的脏器损害。
5,轻度升高亦需足够重视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轻度的升高更为常见,5% ~ 7%
的人群可发生。研究提示,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
可导致多种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和静脉血
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然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引
起疾病的过程可能长达 5 年、10 年甚至更长,容易被临
床忽视。须知,预防重于治疗,对同型半胱氨酸,大家
都应该重视起来了!
最后编辑于 2023-12-01 · 浏览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