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婴教授:探索不适合强化疗的 MCL 一线治疗更优解——IBR 方案实现遥遥领先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 B 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类,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常侵犯结外部位,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对于高龄、身体较差、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目前仍以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化疗为主[1]。
近年来,MCL 的治疗不断发展,新药联合方案初显成效,为 MCL 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然而如何权衡不同新药方案选择,指导临床实践,目前尚缺乏头对头研究证据。为此,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与其他新药方案在新诊断的不适合强化治疗的 MCL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结果发表在《欧洲血液学杂志》[2]。为此,丁香园特别邀请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燕婴教授对研究深度解读,以飨读者。
研究方法
在 Cochrane 临床对照试验注册库、Embase、Medline、Science Citation Index 数据库中,汇集多项针对新诊断 MCL 患者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或)不良事件(AE)数据(图1),采用贝叶斯排序图和网络荟萃分析进行分析,汇总措施(log HR及其标准误差),使用最大似然估计对 PFS 结果进行分析。贝叶斯 MA 和 NMAs 分析 AEs 结果。采用 Open BUGS Version 3.2.3 进行网状 Meta 分析。本次评价的主要结局是 PFS,次要结局是 AE。

图 1 Meta 分析的研究选择
PFS 评估
确定可用于此次网络 Meta 分析三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 1459 例患者,最终四个针对不适合强化治疗的新诊断 MCL 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被纳入此次网络 Meta 分析。包括 IBR(伊布替尼、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VR-CAP(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和泼尼松)、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BR(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方案。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 PFS 进行间接比较结果显示,对于不符合强化化疗条件的新诊断 MCL 患者而言,与 VR-CAP 方案(HR 0.55,p=0.03)和 R-CHOP(HR 0.35,p< 0.001)相比,IBR 方案的 PFS 获益更显著(图 2A)。在四个一线治疗方案(IBR、VR-CAP、R-CHOP 和 BR)中,IBR 方案在 PFS 分析中获得成为最佳干预的最高概率(94.9 %)(图 2B)。

图 2 IBR 方案与其他方案的 PFS 结果分析
(A)以IBR为参照的不同特异性方案对初诊不符合强化治疗条件的 MCL 患者 PFS 的网状 Meta 分析。
(B)初诊不符合强化治疗条件的 MCL 患者不同方案的秩和图。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方面,IBR 与其他方案(VR-CAP、R-CHOP、BR)的 AEs 分析结果提示所有等级AE 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专家点评: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MCL 新药层出不穷推动着的一线治疗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 MCL患者疗效,改善其治疗结局,临床医生针对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多重考量斟酌。尽管目前对于不适合强化治疗的初诊 MCL 患者的一线治疗,国内外尚无一致推荐的最优治疗方案建议,但在此次荟萃分析结果中,我们看到了 IBR 方案在这类患者人群中的卓越的生存获益和安全性,这一结果也向我们展示了 IBR 方案未来成为推荐选择的优秀潜力。
未来,我们期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夯实 IBR 方案的临床应用证据基础,为更多不适合强化治疗的初诊 MCL 患者的生存结局带来改善、生活质量带来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07):529-536.
[2] Sheng Z, Wang L. Superiority of ibrutinib pl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mantle-cell lymphoma ineligible for intensive therapy: A network meta-analysis. Eur J Haematol. 2023 Jun;110(6):602-607.
最后编辑于 2023-11-28 · 浏览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