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张锡纯、邓铁涛、张琪运用补阳还五汤诊治中风心得

发布于 2023-11-23 · 浏览 116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7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张锡纯经验

黄芪助血上升,补养脑髓神经。自王清任创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以治中风,后世竟相习用。张氏也认为,中风因于气虚者,“应峻补其胸中大气,伸大气充足,自能助血上升,且能斡旋其脑部”。而“黄芪之性善治肢体痿废”,对于“脑中大气虚损,不能助血上升以养其脑髓神经,遂至脑髓神经失其所司,重用黄芪,多服皆能奏效”。

其自拟之“干颓汤”和“补脑振痿汤”中,黄芪用量多达二至五两。常配伍丹参、当归等补血活血之品。

对于中风后期,气火已降,脉象柔和,头已不痛,而肢体痿废者,张氏也喜“少用黄芪助活血之品以通经络”。但认为此类患者使用黄芪应谨慎从事,“偿服后犹觉热之时,其脉象仍稍有变弦硬之时,于是或减黄芪,或多加凉药”。

张氏反对不加辨证地滥用黄芪,并对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未曾标明脉候深表遗憾。认为“血苑于上”脉实有力之中风“初起最忌黄芪,误用之凶危立见”。“因黄芪之性补而兼升,气升则血必随之上升致脑中之血益充”。书中记录多例误用黄芪之教训以警示后学。如:邑某君,患偏枯,原不甚剧,其右手虽废不能动,但足仍能行,适有在津之老医初归,造门自荐,投补阳还五汤,用黄芪八钱,服其药后即昏不知人,迟延半日而卒。

郑敏.试谈张锡纯的中风用药经验.四川中医,1992(11):11

邓铁涛经验

邓老认为,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有瘀者,补阳还五汤是一首特别著名的效方。

张锡纯虽然批评了王氏对于治疗半身不遂过于强调阳气不足之说,认为痿证有虚仍有实,补阳还五汤用之要得当。但张氏不能不说:“补阳还五汤其方实甚妥善也。”邓老曾用此方治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属气虚血瘀之偏瘫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恢复五成的,也有恢复八九成的。

曾治一例严重截瘫之女性青年,就诊时已卧床数月,两腿消瘦,自膝以下皮包骨头,需人推扶起坐,坐亦不能持久,面目虚浮,月经3个月未行,唇舌色暗,苔白,脉细涩。乃予补阳还五汤,黄芪用120g,家人见方,初不敢服,后试配半剂,服后翌日月经得通,始有信心。二诊时自觉精神较好,月经已净,腰部稍有力,再予补阳还五汤加桂枝、黑老虎,黄芪用至200g,归尾改为全当归。进服10剂后已能自动起坐,胃纳甚佳,面色无虚浮而转红活,上半身转胖,腿肉稍长。守方再服10多剂,能下床稍站片刻。嘱其注意锻炼学站,进而扶双拐杖学步。照上方加减,服药8个多月,并经艰苦锻炼,已能扶拐缓慢行进。1年后参加工作,2年后能去掉手杖跛行,后结婚生一子。

邓老认为使用补阳还五汤需注意二点,一者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需重用至120g,不宜少于60g方效,其他药量亦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邓中光,邱仕君,邓铁涛运用黄芪的经验.北京中医杂志,1994(1):5

补阳还五汤取效的主要关键在于重用黄芪60~120g,甚至120g以上(此时煎药用水量及煎药时间,必须相应增加,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

《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张琪经验

补阳还五汤是清·王清任创制的治疗中风的名方,验之临床,确有比较好的疗效。张教授在中风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用此法。其所以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因本病多为老年,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血瘀为气虚不能运血所致,故单用活血药难以奏效。必须标本同治,其效方著。

益气非黄芪莫属,且用量须大。常用50~100g,在个别的用至200g。《证治准绳》谓:“卒仆偏枯之证,虽有多因,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黄芪助真气者也。”

长期服用黄芪,易出现口干咽燥、舌红等症,故即无明显阴虚症状,亦常佐以滋阴清热之品,又黄芪常服多见胸脘痞闷,可加陈皮、枳实等理气之品。

一般认为高血压者忌用黄芪,据临床观察虽血压高,辨证不属于肝阳上亢及风痰有热者,但用无妨。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名医用名方》,张栋、宋春燕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最后编辑于 2023-11-23 · 浏览 1165

1 1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