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眩晕综合征

【病例特点】:1.患者,老年,女,79岁。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4小时余” 于2023-10-16 20:28入院;2.现病史:患者自4小时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头晕,为阵发性发作,同时伴有行走不稳,无意识障碍,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今来我院门诊,行头颅CT示:颅脑少许缺血灶,老年脑。故拟“眩晕综合征”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饮食睡眠一般,二便自解。近期体重无明显减低。
3.既往史:否认既往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T 36.2℃,P 70次/分,R 20次/分,BP 103/69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唇无发绀,口腔粘膜无溃疡,咽不充血,伸舌不偏,扁桃体不肿大。颈软,颈静脉不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无畸形、压痛,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律70次/分,律尚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查体:意识清楚,回答切题、言语清晰,计算力、定向力等高级智能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敏感。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额纹对称存在。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检查正常,四肢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右侧Babinski征(-),左侧Gordon征(-),右侧Gordon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颈抵抗(-),克布氏征(-)。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2023-10-16头颅CT检查报告:颅脑少许缺血灶,老年脑。
【初步诊断】:1.眩晕综合征
2.慢性气管炎
3.轻度贫血
4.胆囊结石
5.肾结石
【诊断依据】:1.定位诊断:患者因头晕入院,呈阵发性,伴行走不稳,多发生在体位变动时,定位于前庭中枢性;
2.定性诊断:患者老年女性,因头晕入院,伴行走不稳,呈阵发性,结合患者病史,诊断中枢性眩晕可能性大,但需排除周围性。
【鉴别诊断】:1.脑梗死:小脑、脑干等部位梗死可出现眩晕症状,但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或锥体束损害体征,应注意鉴别。患者目前从症状体征上不支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多不超过一分钟,反复发作,与体位变化有关,常为耳石脱落所致。
3.梅尼尔氏病:典型症状为眩晕、耳鸣、波动性听力下降,不支持。
4.前庭神经元炎:常在病毒感染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无病毒感染史,不支持。
【病情评估】:患者老年女性,急性发病,结合病史特点诊断考虑“眩晕综合征”,可能出现变化如:1.病情加重,出现症状再发、脑血管意外事件,危及生命。2.急性心血管意外发生,危及生命。3.病因复杂,临床症状缓解不理想,进行性加重或反复发作。4.目前医疗上无法预知的后果。
【诊疗计划】:(1)完善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检查。
(2)治疗上予以改善微循环、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
2023-10-17 今日随主治医师查房,患者头晕的症状较前改善,无头痛、呕吐等不适主诉,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大小便自解。查体:T 36.4℃,P 66次/分,R 20次/分,BP 104/5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唇无发绀,口腔粘膜无溃疡,咽不充血,伸舌不偏,扁桃体不肿大。颈软,颈静脉不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无畸形、压痛,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律66次/分,律尚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查体:意识清楚,回答切题、言语清晰,计算力、定向力等高级智能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敏感。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额纹对称存在。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检查正常,四肢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右侧Babinski征(-),左侧Gordon征(-),右侧Gordon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颈抵抗(-),克布氏征(-)。主治医师回顾病史:1.王雪娥,老年,女,79岁。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4小时余”入院;2.现病史:患者自4小时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头晕,为阵发性发作,同时伴有行走不稳,无意识障碍,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今来我院门诊,行头颅CT示:颅脑少许缺血灶,老年脑。故拟“眩晕综合征”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饮食睡眠一般,二便自解。近期体重无明显减低。3.既往史:否认既往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4.入院后查生化及免疫示:2023-10-17 生化检验报告:总蛋白 59.8g/L ↓,白蛋白 34.8g/L,球蛋白 25.0g/L,白球比(A/G) 1.39,总胆红素 8.3umol/L,直接胆红素 2.0umol/L,间接胆红素 6.3umol/L,谷丙转氨酶 10.00U/L,谷草转氨酶 22.00U/L,r-谷氨酰转肽酶 25.0U/L,碱性磷酸酶 52.0U/L ↓,前白蛋白 205.10mg/L,总胆汁酸 1.5umol/L,总胆固醇 6.30mmol/L,甘油三酯 1.74mmol/L,高密度胆固醇 1.23mmol/L,低密度胆固醇 4.50mmol/L ↑,载脂蛋白A1 1.10g/L,载脂蛋白B 0.90g/L,脂蛋白a 709.2mg/L ↑,血糖 4.89mmol/L,肌酸激酶 78.00U/L,肌酸同工酶MB 16.00U/L,乳酸脱氢酶 207.00U/L,a-羟丁酸脱氢酶 180.00U/L。 临检检验报告:凝血酶原时间 12.8sec,国际标准化比值 0.98,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34.9sec,凝血酶时间 18.2sec,纤维蛋白原 4.21g/L ↑,D-二聚体 0.53mg/L。 免疫检验报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98.62阳性IU/ml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0.23阴性S/CO,丙型肝炎抗体 0.07阴性S/CO,梅毒螺旋体抗体 0.1阴性S/CO。5.2023-10-16头颅CT检查报告:颅脑少许缺血灶,老年脑。主治医师查房后指出:1.定位诊断:患者因头晕入院,呈阵发性,伴行走不稳,多发生在体位变动时,定位于前庭中枢性;2.定性诊断:患者老年女性,因头晕入院,伴行走不稳,呈阵发性,结合患者病史,诊断中枢性眩晕可能性大,但需排除周围性。(2)鉴别诊断:1.脑梗死:小脑、脑干等部位梗死可出现眩晕症状,但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或锥体束损害体征,应注意鉴别。患者目前从症状体征上不支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多不超过一分钟,反复发作,与体位变化有关,常为耳石脱落所致。3.梅尼尔氏病:典型症状为眩晕、耳鸣、波动性听力下降,不支持。4.前庭神经元炎:常在病毒感染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无病毒感染史,不支持。(3)目前治疗上予改善微循环及其他对症处理。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头颅CT,诊断眩晕综合征明确,改善微循环及其他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但仍需预防症状再发、脑血管意外事件等风险。
2023-10-18 今日随主任医师查房,患者头晕的症状较前改善,无头痛、呕吐等不适主诉,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大小便自解。汇报病史如下:1.患者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4小时余”入院。2.PE:T 36.9℃,P 74次/分,R 20次/分,BP 99/54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唇无发绀,口腔粘膜无溃疡,咽不充血,伸舌不偏,扁桃体不肿大。颈软,颈静脉不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无畸形、压痛,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律74次/分,律尚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查体:意识清楚,回答切题、言语清晰,计算力、定向力等高级智能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敏感。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额纹对称存在。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检查正常,四肢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右侧Babinski征(-),左侧Gordon征(-),右侧Gordon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颈抵抗(-),克布氏征(-)。3.入院后查生化及免疫示:2023-10-17 生化检验报告:总蛋白 59.8g/L ↓,白蛋白 34.8g/L,球蛋白 25.0g/L,白球比(A/G) 1.39,总胆红素 8.3umol/L,直接胆红素 2.0umol/L,间接胆红素 6.3umol/L,谷丙转氨酶 10.00U/L,谷草转氨酶 22.00U/L,r-谷氨酰转肽酶 25.0U/L,碱性磷酸酶 52.0U/L ↓,前白蛋白 205.10mg/L,总胆汁酸 1.5umol/L,总胆固醇 6.30mmol/L,甘油三酯 1.74mmol/L,高密度胆固醇 1.23mmol/L,低密度胆固醇 4.50mmol/L ↑,载脂蛋白A1 1.10g/L,载脂蛋白B 0.90g/L,脂蛋白a 709.2mg/L ↑,血糖 4.89mmol/L,肌酸激酶 78.00U/L,肌酸同工酶MB 16.00U/L,乳酸脱氢酶 207.00U/L,a-羟丁酸脱氢酶 180.00U/L。 临检检验报告:凝血酶原时间 12.8sec,国际标准化比值 0.98,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34.9sec,凝血酶时间 18.2sec,纤维蛋白原 4.21g/L ↑,D-二聚体 0.53mg/L。 免疫检验报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98.62阳性IU/ml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0.23阴性S/CO,丙型肝炎抗体 0.07阴性S/CO,梅毒螺旋体抗体 0.1阴性S/CO。4.2023-10-16头颅CT检查报告:颅脑少许缺血灶,老年脑。主任医师认真听取病史并详细查体后指出:1.定位诊断:患者因头晕入院,呈阵发性,伴行走不稳,多发生在体位变动时,定位于前庭中枢性;2.定性诊断:患者老年女性,因头晕入院,伴行走不稳,呈阵发性,结合患者病史,诊断中枢性眩晕可能性大,但需排除周围性。(2)鉴别诊断:1.脑梗死:小脑、脑干等部位梗死可出现眩晕症状,但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或锥体束损害体征,应注意鉴别。患者目前从症状体征上不支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多不超过一分钟,反复发作,与体位变化有关,常为耳石脱落所致。3.梅尼尔氏病:典型症状为眩晕、耳鸣、波动性听力下降,不支持。4.前庭神经元炎:常在病毒感染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无病毒感染史,不支持。(3)目前治疗上予改善微循环及其他对症处理。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头颅CT,诊断眩晕综合征明确,改善微循环及其他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但仍需预防症状再发、脑血管意外事件等风险。
最后编辑于 2023-10-25 · 浏览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