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对答案啦】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四门)

发布于 2023-10-23 · 浏览 2579 · IP 新疆新疆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0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2023执业药师考试结束了,不得不说,各行各业都越来越卷,以至于考完试当天药学,中药学7门真题和答案都已经可以搜索到了。当然,各个机构套路多,大部分都是放个链接,扫码添加老师获取,以至于我考完中药一,点了个链接提示获取手机信息,结果答案没看到,没几分钟机构老师电话就过来了,我一看两千多人标记骚扰,就黑名单了。

也有家机构,从2021年我考药学四门的时候,就是直接发题,没有扫码,没有套路,今年中药学前三门都是在这里对答案的,基本上是复制另一家的资源,更新的不是最快,但也是前列了。最后,昨天晚上,我终于找到了比较全的试题及答案,这里分析给大家。免叮当,附件区自行下载。答案准确率各家都差不多,有个别题有差异,不影响估分。

关于考试难度,有人说好难,我感觉,执业药师整体上还是个入门的考试,重点重复考,个别题有点新颖。比如中药纵有道题,说可以引起糖耐量降低的疾病,关于中药综合的实验室检查知识点,我就没看视频,然后就蒙,我感觉这是西医的知识点,糖耐量减低不就是糖尿病相关嘛,正好甲亢可以引起继发性糖尿病,所以选了甲亢,过后我看机构给的答案也是甲亢。又查了诊断学,一致

img

接下来说说考试的感受,先不说最后结果,对完答案,我感觉中药二够呛,其他几门还行。我是八月中报完名才开始复习的,走了不少弯路,这里提醒大家注意。

我是直接下载的网上视频、讲义、习题。中医学零基础,一开始自己看视频,视频的药综导学课,老师说复习顺序建议中药二,中药一,药综,于是就开始看中药二视频,一周时间看完了单味药,就看不下去了。中途还整理了一点笔记,word版,从百度上找中药的图,记录口诀,似懂非懂,有点印象。

然后看中药综合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这部分相对有原理,能听懂一些。后面再看时间太紧了,就略过中药一、法规的基础课,从习题课视频入手。刷了中药一的习题视频,主要是中药鉴别和中药化学,一开始也头大,记不住,后面就是在刷抖音的时候顺带刷中药鉴别的视频。

然后时间来到了10月,中途心态崩了好几次,买了套题库app,做题,准确率不高,又继续看视频。同时想到了在网上找学习资料,于是就找到了很多的学霸笔记和思维导图,包括中药一的中药材图片资料,背笔记再做题效率就高一些了,然后到考前一周基本上就不做题了,就看笔记。

我一直想不明白中药一图片题怎么考,因为是彩图,直到发卷子后直到是有一张单独的彩色打印的把所有选项药材图片都放在了一起,最初我还以为是电脑作答呢。

再说说考试重点吧,中药学四门课基本上都是七八个老师讲,我甚至怀疑那些老师是不是只讲自己的那门课,不一定考过药师证,因为我观察到,中药材的考点分布,中药一侧重于鉴别和化学,中药二侧重于功效,如果有一种笔记,能把图片,鉴别点,化学,功效都总结在一起,对比记忆是不是更好些?或者在讲课时把其他知识点也提一嘴,当然也可能是每个老师课时所限。后续如果有时间了,我打算按照这种模式,在各家资料的基础上,弄个贯穿中药鉴别,化学,炮制,功效的笔记,表格版的。

复习的顺序,按照自己的习惯,如果能重来,我不会自己做笔记,下载现成的重点自己做标记就行。我觉得先从药一的中药物鉴别开始更适合我,因为比如说药二的辛温解表药,有些是根及根茎,有些是叶,有些是花,功效有相同的有不同的,会有个感性的认识。一上来就看中药二冒出个海金沙血竭,真不知道是个啥。

说说中医中药学习,首先我觉得中医来源于哲学,有形而上学的影子,比如乳香没药血竭,都是植物分泌的胶,功效都是活血祛瘀,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的都有这些成分。所以古人研究中医给我的印象就是,用树受伤破皮了流出来的胶治疗人受伤淤血肿痛,有效,于是就传承了下来。所以不要总是怀疑中医,虽然看上去形而上学,以形补形,有效就是硬道理,还是那句话中医学源于实践,实践使其发展。没有效果,再好的理论也是白扯。

说说那些复杂的中成药的记忆,就一个字,乱。很多药物名称类似,功效完全不一样,中成药的君臣佐使,于是四逆汤四物汤四君子汤四磨汤四妙丸。。。需要大家自己总结记忆。另外也有一些规律,比如各个系统疾病,比如肝郁不疏导致的阳痿、月经前后无定期就找带逍遥的中成药,症属痰湿就找中成药里边有陈(皮)的,肝郁气滞找柴胡。还有比较坑的没规律的就自己总结记忆方法,比如鼻渊,

如果是风热蕴肺证【常用中成药】利鼻片、鼻渊通窍颗粒、鼻渊片、鼻舒适片。胆经郁热证【症状】【常用中成药】鼻渊舒胶囊、藿胆丸、胆香鼻炎片。

这里面药名之复杂,怎么记忆,要知道考纲有四百种中成药需要了解。我在最后一周背网上下载的笔记时,才发现,除了老师给的笔记,自己也可以总结一些记忆方法,我就用“胆囊”做了个标注,鼻渊判断为胆经郁热就找胶囊,其他带鼻渊的都是风热蕴肺,另外药名带胆的也是治疗胆经郁热。结果考试就考了这道题。又比如感冒清热颗粒,容易让初学者误认为是清热的,用于风热感冒,其实机构的老师也讲了,这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我都是记忆为感冒清,热颗粒。

这也是中成药名混乱比弊病,当然中医几千年,法规也讲了,经典名方予以传承。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按照功效命名的。最后,中药二的中成药分类、中药综内外妇儿疾病用药的中成药,略有差别,就像《药理学》和《内科学》也不完全一样。

中药一,占比较大的是炮制,治疗标准,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制剂学。都是常考的,尤其是中药化学,生物碱,香豆素,蒽醌。。。各种化合物,用口诀屡试不爽。中药鉴定关于科属种的,能记就记,这部分我都是蒙,因为学习周期短,没见过没实践过。

中药二,单味药,中成药。关于中成药的具体药材组成,我听课了,没记住,也是靠蒙。重点呢是功能主治,时间充裕可以记忆几个常考的组成。

中药综合,这部分内容是有逻辑的,可以推理的,比如辩证,看到舌,脉,症状怎么下诊断,用什么药,因为内容多,我没有刷完所有中药综合的题,中医基础和诊断我学的细,内外妇儿就刷了习题视频,最后几天记忆中成药,考试很多都是推导蒙,还蒙对了。

法律法规考的非常灵活,也蒙了很多题,比如涉及到罚款,根本记不住那么多,于是就选最严厉罚款最多的,也蒙对了几道题。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多下载几套笔记,对比这记忆,中药综合关于中药毒副作用、合理用药,考的多,我找的笔记写的不详细,很多都没复习到,也是蒙的,比如含有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的中成药,笔记里有,我没记住,就找认识的,常用的,名称比较现代的,竟然也蒙对了。

四门课最好还是买一套教材,尤其是法规,往年教材数字有改变的,以及新的知识点,淘汰的知识点,变化很大,我下载的笔记有些知识点就没复习到,到最后几天网上出现的考前大爆料才发现前半部分都是刷题见过,往年笔记上没有的。

总而言之,写了几千字,无论结果如何,给大家分享一下学习过程。希望大家能避坑,有思路。

2023法规回忆.pdf (549 KB)
2023中药二真题.pdf (573 KB)
2023中药一.pdf (591 KB)
2023中药综合.pdf (600 KB)

最后编辑于 2023-10-23 · 浏览 2579

7 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