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小板假性减低?又该如何处理?
血小板是“血常规”检验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止血与凝血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院采用的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为(125-350)×109/L;当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减少。
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先天性、各种疾病与用药等因素;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经常遇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远低于真实水平,这种现象便是血小板假性减低。
曾有许多案例显示,患者长期血小板减少,经过长期的治疗和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最后发现是血小板假性减低,属于正常人群,根本不需要治疗。
检验科作为临床科室的眼睛和耳朵,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基石;因此,在日常检验工作中,遇到血小板数目减少的情况,检验科会第一时间明确血小板是真性减少还是假性减低,以便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检验结果。
那么,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原因
1.采血不当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包括:①采血技术不熟练、穿刺不顺利造成采血时间过长,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标本中产生肉眼可见的凝块或不可见的微小凝块或凝丝(如下图所示);②采血后未及时混匀或颠倒混匀不充分,影响了抗凝效果;③抽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造成血小板被稀释或抗凝效果不好等情况。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采血技术,保证采血量,采血后及时颠倒充分混匀以减少采血不当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2.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低(EDTA-PTCP)。EDTA抗凝剂是紫帽采血管(血常规采血管)所使用的抗凝剂,也是血常规检测项目的标准抗凝剂。然而,某些情况下,EDTA可诱导血小板表面的隐匿性抗原与抗血浆中的抗血小板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结合而形成血小板相互聚集成小簇或团块,当团块较小时仪器误认为是一个血小板,当血小板团块大小达到红细胞检测阈值,仪器误认为是一个红细胞,这样就导致了明显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如下图所示)


3.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也是EDTA-依赖性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只不过该现象不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聚集,而是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表面,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如下图所示,湿片,相差显微镜采集)

巨、大血小板造成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通过鞘流技术、浮动界标和拟合曲线来划分血小板与红细胞直方图面积,进而得到二者的计数值。一般情况下,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的血小板大小或体积在2-30fl之间,当血小板体积过大,超过25fl时,血小板会被仪器误认为是小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或者小淋巴细胞而致血小板假性减低。(如下图所示)

5.冷凝集现象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多数情况下,冷凝集仅引起红细胞计数的假性减低而不影响血小板的计数;而有一少部分患者体内冷凝集素效价高,高滴度冷凝集素可在低温凝集红细胞和血液中有核细胞及血小板,使得仪器检测结果血小板和红细胞均明显减少,涂片显示血小板聚集分布,37 ℃水浴箱放置 10-30min后立即检测可纠正结果。(如下图所示,湿片,低倍镜,仅见红细胞聚集分布)

6.药源性因素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患者长期使用青素、地高辛、硫酸镁等药物时也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7.三高患者也可出现血小板假性减低。高脂血症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部分患者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皮易损,致血小板容易凝集不容易解散,常导致仪器检测血小板数值偏低。
二、遇到血小板假性减低该如何正确处理?
造成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原因有很多,那么,遇到血小板假性减低以后,检验科会如何规范化处理,才能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检验结果呢?
我院检验科已于2022年3月20日通过了ISO15189医学实验认可现场评审,成为安阳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临床医疗检测机构;在孟保福主任、宋红林主任和屈晓东科长的监督指导下,检验科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在遇到血小板减低的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明确血小板是真性减少还是假性减低,并在必要时纠正,以便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检验结果。
在出现血常规血小板(阻抗法)减少、仪器提示有血小板聚集或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等情况时,检验科会进行以下操作步骤,及时辨别该血小板计数结果是否与真实结果相符合,以此辨别是否存在血小板假性减低的情况。
1.观察标本状态。颠倒混匀血常规采血管,如果发现肉眼可见的凝块,则可以确定是采血不当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低,检验科会及时联系临床,对患者重新采集标本。
2.如果没有肉眼可见的凝块,那么,便对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如果镜下可见凝块或凝丝这种微小凝集的情况,则可能是采血不当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低,检验科会及时联系临床,对患者重新采集标本。如果是冷凝集且血小板有聚集的情况,检验科会对该标本进行温浴后立即上机检测。
3.如果镜下可见血小板呈现小簇、小堆、大片分布或血小板卫星现象时,则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低,检验科会联系临床医生,开具使用网织红细胞通道的血小板检测;网织红细胞通道采用染色+温浴+振荡技术,可以对聚集的血小板进行解聚集,使血小板重新形成散在分布的状态,从而纠正血小板假性减低,得到接近患者真实水平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我们称这种检验方法为血小板(光学法)。同时,我们会在血常规报告单上备注镜检结果:疑似EDTA假性凝集,阻抗法血小板计数偏低,请以光学法血小板计数为准。
4.有少数情况,如果光学法仍然不能纠正,检验科会及时联系临床,使用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采血管重新采集标本,部分标本也可以得到纠正。同时,我们会在血常规报告单上备注镜检结果:血小板计数可能偏低,请复查血常规时额外采集枸橼酸钠抗凝管(蓝管)并与血常规捆绑送检。
5.如果更换抗凝剂仍然不能纠正,检验科会联系临床或患者,进行床旁采血,在不使用抗凝剂的情况下,30秒内上机检测,在凝血途径触发之初,得以纠正血小板假性减低。
6.如果上述情况仍然不能纠正,那么还可以采取稀释末梢血或血小板手工镜检计数,经过如此缜密完善的流程,即便是遇到血小板假性减低,也可以合理的进行处理与纠正。
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很多,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当仪器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体征不相符时,应首先考虑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情况,并结合血小板直方图及报警提示、涂片染色镜检、人工计数等方法找到合理解释的原因,纠正血小板假性减低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最后编辑于 2023-10-12 · 浏览 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