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肝性脑病患者病历分享
患者性别:中年男性
患者年龄:55岁
主诉:反复水肿3年余,反复行走不稳1年,再发1周。
简要病史:患者于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下肢及颜面部浮肿,水肿起于双足背,并向小腿进展,伴腹胀,腹围增大,伴有纳差乏力、尿黄症状,无发热、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于本院住院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经护肝抗病毒治疗后好转,后患者未规律复查肝功能,其间多次出现消化道出血。于2020年9月到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TIPS手术,术后病情好转,但仍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1年前患者反复出现行走不稳,曾多次在我院及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给予降氨、护肝降酶、利尿消肿、输注白蛋白后,患者病情好转,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双下肢浮肿,行走不稳,伴双手不自主抖动、乏力、夜间睡眠差,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肝性脑病,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收入我科。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较萎,胃纳略差,不易入睡,大便正常,尿黄。既往有“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史。
体格检查:T 36.6℃,P 85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见蜘蛛痣及静脉曲张,全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脾大,左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可见皮肤发黑及部分皮肤抓痕溃烂,扑翼性震颤阳性。
辅助检查:患者于2022-12-25做了CT,结果如下:CT平扫上腹部;CT平扫胸部1、TIPS术后复查所见,肝硬化,脾大;2、肝右后叶上段低密度小结节影;3、胆囊小结石;4、胸腰椎轻微退行性变。生化检查示:2023-10-01临检检验报告:凝血酶原时间16.4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4.30S,纤维蛋白原1.44g/l。2023-10-01生化检验报告:碱性磷酸酶318U/L,胆碱酯酶3965U/L,总蛋白61.7g/L,白蛋白33.0g/L,总胆红素67.8umol/L,直接胆红素33.4umol/L,间接胆红素34.4umol/L,总胆汁酸199.5umol/L,谷胱甘肽还原酶74U/L,肌酸激酶3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28U/L,乳酸脱氢酶376U/L,羟丁酸脱氢酶312U/L,空腹血糖6.32mmol/L,总胆固醇2.58mmol/L,低密度脂蛋白1.23mmol/L,同型半胱氨酸15.90umol/L,血清总钙2.01mmol/L,无机磷0.81mmol/L。2023-10-01临检检验报告:【白细胞】3.40*10^9/L,中性粒细胞1.74*10^9/L,【血小板】75*10^9/L。







临床诊断:1.肝性脑病 2.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3.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4.脾功能亢进 5.慢性胃炎
治疗经过:给予护肝、降酶(舒肝宁注射液10ml.qd,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g.bid,盐酸精氨酸注射液5g,微量泵入),退黄(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bid),利尿(呋塞米片20mg.bid/螺内酯片40mg.bid),护胃(艾司奥美拉唑片20mg.qd),通便(乳果糖口服液20ml.tid),抗病毒(恩替卡韦胶囊0.5mg.qd)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治疗中患者反复出现肝性脑病症状,且效果欠佳,同时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及扑翼性震颤,偶出现嗜睡状态,期间患者拒绝复查腹部B超及腹部CT、胃镜检查等检查,考虑可能跟其感染性有关。目前症状积极治疗中,且正在沟通交流中……
讨论:1.患者反复出现肝性脑病,考虑是否跟其肝硬化腹水感染有关?
2.患者反复出现肝性脑病,考虑是否跟其患者在家过于高蛋白饮食有关?
3.患者反复出现肝性脑病,考虑是否跟其消化道出血或其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最后编辑于 2023-10-01 · 浏览 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