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图大关节穿刺
大关节穿刺一方面用于诊断,另一方面用于治疗关节病变。穿刺可通过缓解积液或关节内血肿的压力来快速减轻疼痛。获得的抽吸物可以用肉眼观察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在实验室进行显微细胞学和微生物学诊断。治疗性穿刺可以注射药物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以及缓解或引流积液。

下面分享一下大关节穿刺的方法,具体请看原文,有相关的穿刺技巧。
穿刺时应选择到达关节的最短路径。炎症性皮肤区域或肿瘤除外。针应尽可能小。如果穿刺预计会产生浓稠的分泌物,则更坚固的针可能会更有利,但如果是纯粹的浸润,则应选择更细的针。较细的针头也较少疼痛,对于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特别有利。
一、穿刺的准备
穿刺针

对于不易穿刺的关节(特别是臀部和肩膀),使用超声辅助可以更轻松地进行穿刺。
1、肩部
患者直立坐在检查台上。患臂内收,手和前臂放在下腹部,对侧前臂和手上,或同侧大腿上,肌肉放松。
消毒前可以用记号笔标记:肩峰和锁骨相交的切迹、肩峰的前外侧和后外侧角处触诊并标记喙突。

– 背部穿刺点(a、b)
坐位时,盂肱关节最容易从背侧穿入。穿刺点是肩峰后外侧缘下方内侧的 2 个横指(约 2-3 厘米)。穿刺在背部进针点瞄准喙突。
– 前侧穿刺点(c、d)
通过前侧入路,喙骨直接位于肱骨头和肱骨头之间的定向点的外侧。锁骨外侧被刺破。直接向后并稍上方瞄准关节窝。
– 肩峰下间隙(e、f)
可以从背侧(如盂肱关节)和侧面穿刺。外侧入口点位于外侧肩峰中心下方 2 厘米处。
2、肘部
手臂内旋放在手桌上,肘部弯曲约 90°。触诊和标记肱骨外上髁、桡骨头、鹰嘴尖端三个解剖点之间的等边三角形。进针点位于三角形中间的软点(a、b)。针垂直于皮肤表面插入。

3、腕关节
手和前臂放在操作台。手腕旋前、轻微弯曲并轻微尺偏。在旋前位置,可以在远端桡骨上触摸关节间隙。穿刺部位位于拇长伸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间。这里也是背侧腕关节镜入口。

4、骶髂关节
患者俯卧,透视下辅助穿刺。患者稍微倾斜的俯卧位(垫子位于骨盆对侧半部下方),垂直进针。

5、髋关节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触诊股血管神经束(图c)和腹股沟韧带。进针点位于股动脉外侧,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2 厘米处(通过大转子尖端确定高度)。作为附加方向,可以用 3 个手指在髂前上棘、大转子和穿刺点之间呈等腰三角形(a,b)。

6、膝关节
患者放松仰卧位,膝盖伸展位或稍微屈曲(图a)。或者,患者小腿下垂(约90°屈曲)坐在检查台上(b)。
穿刺可以从外侧或内侧进行,优选从外侧进行。
– 上外侧入路
穿刺部位位于髌骨上外侧约 1 cm(图a)。对髌骨上隐窝施加压力也有帮助。
– 前外侧入路
在膝关节间隙水平穿刺,位于髌韧带的外侧,通常很容易触及,朝向髁间区域。对应于前外侧关节镜入口(图b)。

7、踝关节
踝关节穿刺的解剖标志是内踝和外踝的骨结构以及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和胫骨前肌腱。
– 前内侧入路
穿刺是在足部轻微跖屈的情况下进行的。穿刺点位于关节间隙水平处的内踝和胫骨前肌腱之间(图a)。
– 前外侧入路
踝关节前外侧穿刺点点位于指总伸肌和外踝肌腱之间(图b)。注意腓浅神经(皮神经)的终末分支,直接穿刺可能会造成损伤。

最后编辑于 2023-09-28 · 浏览 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