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学习记录—神经

发布于 2023-09-23 · 浏览 625 · 来自 Android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2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神经胶质细胞VS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数量较少,有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缝隙连接),能触发动作电位(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变化),无法分裂增殖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较多,有电突触(缝隙连接),不能触发动作电位(有钾离子浓度变化),可分裂增殖

神经胶质细胞中星型胶质细胞数量最多(可抑制钠钾泵活动,起稳定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作用,诱发癫痫病灶),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少突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施万细胞,小胶质细胞的作用与巨噬细胞类似。

二.电突触VS化学性突触

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特点:双向性、低阻力、快速性,多发生于同类神经元

化学性突触较电突触较多见,根据解剖学关系分为定向突触传递与非定向突触传递

接下来 非定向突触传递VS定向突触传递

定向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轴突-树突/胞体多见,轴突-轴突,后者是突触前抑制/易化的结构基础

突触前抑制VS突触前易化:EPSP减小与增大

非定向突触传递 多见于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五羟色胺能神经元,突触后膜有无受体是关键因素

接上VS突触后抑制(交互性VS回返性)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交互性使不同中枢得以协调,回返性使得同一中枢的活动的协调

三.小而清亮的突触囊泡VS小而致密VS大而致密

乙酰胆碱、氨基酸类

儿茶酚胺类

神经胺类

四.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1驱动 磷酸化

2摆渡 Rab3(GTP酶活性)

3着位 蛋白

4融合 钙离子(突触结合蛋白变构)

5出胞

钙离子与镁离子

动作电位的频率 幅度 时程

梭类菌(肉毒素类 破伤风毒素)VS抗抑-郁药VS新斯的明与有机磷VS利血平VS筒箭毒碱与银环毒素

五.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

A有髓

α本体感觉:腱器官与肌梭的传入纤维

躯体运动:支配梭外肌传出纤维

Ⅰa、b

β触压觉

γ支配梭内肌传出纤维

δ快痛、温热觉、触压觉

B有髓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无髓 传入纤维

后根:慢痛、温热觉、触压觉

交感(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六.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功能

顺向轴浆运输VS逆向轴浆运输

顺向(快速VS慢速)

快速轴浆运输主要是线粒体等有囊包物质,由驱动蛋白运输

慢速轴浆运输主要是蛋白等,由微丝、微管运输

逆向轴浆运输有神经营养因子,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由动力蛋白运输

七.胆碱能纤维/受体VS肾上腺素能纤维/受体及自主神经的功能

胆碱能纤维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骨骼肌运动神经纤维、少部分交感(小汗腺与骨骼肌血管平滑肌)、多数副交感

肾上腺素能神经 多数交感

功能(受体)

胆碱能M(毒蕈碱)

平滑肌收缩、逼尿肌收缩、血管平滑肌舒张(无内脏)、括约肌舒张、腺体分泌、睫状体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

胆碱能N(烟碱)

N1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N2骨骼肌终板膜

肾上腺素能

α1 虹膜辐射肌收缩、血管收缩,子宫平滑肌收缩(有孕),精神性发汗,括约肌收缩、支气管腺体分泌抑制

α2 小肠平滑肌舒张

β1 心脏正性作用

β2 各种平滑肌的舒张(除皮肤),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子宫平滑肌舒张(无孕),促进糖酵解,睫状体肌舒张

β3 脂肪分解



最后编辑于 2023-09-23 · 浏览 625

2 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