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漫漫学医路,十五载,杂而不精(完结

发布于 2023-09-23 · 浏览 4351 · 来自 Android · IP 云南云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2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killer-dong、午安 2人推荐
icon没落的天使、一眼万年_连仲 已点赞
icon午安 +5丁当

摘要:命运,一直在和我开玩笑。12年的基础教育,我擅长数理化和生物,梦想能以研究它们为事业,事与愿违,我的本科五年学了中西医结合。当我开始喜欢医学,并想要进一步深造临床医学,我却没有报考临床研究生的资格。毕业,误打误撞到了精神科,精神科学有小成后被迫离开;进三甲,三年规培,学习重症医学,资质到手,技术日渐成熟,却急流勇退,到社区躺平:全科+中医门诊。

开篇:医缘

15年前,高考放榜后,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外出旅游,也是这次旅行决定了我的学医之路。

在我的整个高中期间,我没有想过学医,一丝丝都没有。我的理想,小时候是长大了研究数学;初中以后是长大了研究物理、化学、数学或者是生物。我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一直都是班级,甚至年级的前几名,也偏科严重。高三每次模拟考,我的理综基本是年级前十,生物72的满分我没有低于65,英语也差不多就是生物的分数。高考放榜,我刚好一本线,我应同学之邀出去旅行,我的第一次脱离父母的旅行。我把报志愿的任务交给了父亲,反复交代他们给我报适合的理工大学或者化工大学,要和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相关的专业。

等我旅游回来,我父亲第一志愿给我报了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服从调剂;第二志愿,医学院,临床专业,服从调剂;第三志愿,农业大学,专业忘了;第四志愿,理工大学...我超过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录取分数线40多分,我被录取了。

说实话,拆开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不开心,我有点麻,这个结果我是拒绝的。最终,在复读和中西医之间我选择了中西医。



中篇:象牙塔里的五年

中西医临床,听着很牛,中医、西医都会;实际上,学好了确实很牛,很符合我们的国情。中西医结合,这个理念的提出还得追溯到伟人的伟大决定。

img

中西医结合,很牛,毋庸置疑,但不是本科阶段五年就学成的。中西医结合的本科,我们被质疑了很多很多,读书的时候甚至连我们的授课老师都在质疑,毕业后看看事业单位招聘这个专业人数也可见一斑。那么作为一本科专科,它无疑是失败的,至少目前是失败。

初入校园。

第一次来学校报道,我们去的是老校区,小小的校园,挤满了新生,一眼扫去四周的围墙尽收眼底;几栋破旧的小平房,没有超过五层的,墙壁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四个篮球场,是连在一起的,水泥地,周围的围栏上晒着被子,唯一能看的就是篮板-钢化玻璃的。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大学,不论规模还是配置都不及我们高中的大学。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要回去复读;有那么一瞬间,我在埋怨父亲;有那么一瞬间,我万念俱灰...

我来到报道点,老师通知我们按专业寻找班级,按专业、班级乘坐大巴去新校区。新校区,是黑暗中的一点光亮。

新校区,很大,很新,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学校里的一切我都很满意。唯一不足就是周围都还是工地,其他学校的工地。

校园学习。

中西医临床,也就是中医、西医都要学。

西医方面,第一学年学的什么生理、解剖、药理、微生物什么的,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和高中生物也有一定的联系,也算是圆了自己研究生物学的梦了吧。

中医方面,一开始学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这些,学的都是阴阳、五行、五脏...很多很多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东西,一开始接触感觉是神神叨叨的,还有这一股子封建迷性的味道。随着后面中医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接受并且喜欢上了中医的学习,什么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四诊、舌象、脉象,我真的是非常感兴趣。

医院实习。

转眼间,四年的理论结束,第五年进入了临床实习。实习阶段,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骨科和急诊科外科,那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一名医生了。我跟着老师上手术,从一开始的抬腿、拉钩,到后面的缝皮,再后来,我的负责的工作也在进一步深入。实习巅峰的时候,曾经带着师弟师妹一起在急诊科做简单的清创、缝合...那时候,我觉得师弟师妹看我的眼神里都是崇拜,我曾经幻想着以后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急诊外科医生。

考研之路。

在我大四下学期,有想过考研,想通过考研把专业转为西医临床专业。我买了西医综合,找学临床的朋友拷了培训视频,戒了游戏,开始上自习,看书、看视频。天不遂人愿,研究生考试报名,我的专业,属于中医类,报考西医只能选择基础类,那意味着与临床无缘,我选择放弃。

最后的狂欢。

放弃考研的那一刻,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篮球,开始放纵自己。自习时间用来和朋友打麻将、打dota、打LOL、守剑阁、守TD,开始通宵游戏。从来不唱歌的我开始热衷于和同学去KTV吼歌,对,是吼歌,别人唱歌,我吼歌。这段时间的疯狂,不为别的,只为在这所剩无几的大学时光里好好放纵一番。

别了,我的大学时光。

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的大学,迷茫过,曾经抗拒过学医。但后来,我也是真的喜欢医学,中医、西医都喜欢,当然喜欢西医更多一点。我逃过课,但从来没有挂过科,顺利学完后了中西医临床的所有课程,取得医学学士学位。


下篇:行医十载。

毕业后第一位中医患者,我的父亲。

大学毕业,在家闲了一个月,等待应聘通知,每天就是看书、做饭。有一天父亲说他的肩胛骨酸痛,症状还比较明显,诱因是某天午休没关窗子吹了冷风。望闻问切后我给他诊断的是痹症-肝肾不足、风寒挟湿,拟方独活寄生汤合薏苡仁汤加减,亲自去中药店给他抓药、煎药,晚上第一碗药喝下去他就感觉身上微微冒汗,紧接着疼痛就减轻了,睡了一觉,感觉就没那回事了。这是我第一次用中医治病,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我对中医的疗效有了深刻的认识,或许也是这一次起,我开始了不间断的中医学习。

老年科兼精神科。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为的是离家近,轻松,选择了一家二级医院,去了老年科,还兼顾精神科。我老年科,基本算是内科疾病。精神病学,上学的时候就没有学过。在这次工作中,我站在医生的角度,接触到了这么多的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是最多的。起初我有点害怕他们,后来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喜欢和他们交谈,听他们在哪里“胡言乱语”。开始自学精神病学,一连买了好几本书:沈鱼邨主编的《精神病学第5版》,这是精神病学的老师推荐用书,1045页,厚厚的一大本;许又新主编的《精神病理学》;喻东山主编《精神病症状学》;《DSM-5》,933页。都是精神科权威用书。

img


我喜欢精神病学,学有小得。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我因为得罪领导,不得不离开单位。

七八年过去了,现在依旧记得“知、情、意”,记得“三抗三拟”,记得“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记得“锂盐”、“丙戊酸盐”,记得“锥体外系反应”、“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规培三年。

离开精神科,我来到新医院,申请通过后开始规培。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596439?sf=1&sr=1

之前写过一篇《规培,也还好》,这里就不再赘述。

急诊、重症生涯。

规培很快结束,努力过,也有收获。回到科室,在急诊科熟悉了几个月后就开始值住院总,考5C、CRRT培训,重症值班,考中职。这几年的时间,我的满头秀发,差点成了地中海,养元青、米诺地尔、生姜洗发水、侧柏叶各种中西医方法都无法拯救它。

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日子,很有成就感,但真不是人过。我们一夜一夜的熬,患者就躺在那,插着气管插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一边呼吸机,一边CRRT,持续泵着近十种药:镇静镇痛(咪达唑仑、地佐辛、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强心升压(多巴胺、多巴酚、肾上腺素、去甲肾、血管加压素);其他(氢化可的松、PPI、生长抑素、奥曲肽、枸橼酸、钙剂...)


img


img


img



终篇:回归。

重症的摧残,导致我的头发、血压、血糖都出现过问题,再加上职称晋升和编外待遇相关的一些政策改变,我选择在这个时刻,在已跨过重症门槛的时刻离开,离开那个我曾经引以为傲的科室。世事无奈,最终我选择社区,从三甲医院跳水社区医院。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764228?sf=1&sr=1

来到社区,本意是回归我的老本行,专心搞中医。我申请过几次,领导还是把我安排到了西医全科门诊。

img


img

全科是我的主业,但目前的我对中医更加感兴趣,所以我在看西医全科的同时,也顺带看中医。我看的每一位中医患者,我都仔细地望闻问切,认真辨证论治,详细记录,逐渐形成我的医案。在看过的中医患者中,基本有一半都会复诊,出现其他问题也会再次找我看中医,也会介绍亲戚、朋友过来。

如下图,82号患者,是65号患者之子:65号患者85岁高龄,阳后不欲食一周,家属送来要求书营养针,我看诊后遣方一剂,服后饮食回复、精神好转;8月31日其子阳后咳痰8天,体重下降4kg,再来找我,遣方施治好转,9月11日好转调方巩固。

img


漫漫学医路,十五载,本科五年学习中西医结合,毕业后经过老年科、精神科、规培、ICU洗礼,在第十五年回归全科+中医。命运,我遵从命运的安排,这十五年,不寻常的十五年,让我的医学之路更加宽广。往后的年月,我不知会如何改变,只希望我能在中西医结合一道上能有所建树。

最后编辑于 2023-09-26 · 浏览 4351

45 13 1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