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上岸经验分享
写这篇帖子的时候是正在教室上课,重回校园的感觉确实蛮好。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科山东双非医学院硕士江苏某211大学,2020年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因为当时学校没有招我这个专业的博士,再加上当时文章数量没那么多,申请了几个学校也没上,最后在一所地级市三甲医院一边工作一边规培三年,2023年也就是今年规培结束终于上岸博士,科研成果:SCI论文8篇,一作5篇通讯1篇(别看数量多,都是分数不高的小分文章,分区最高才3区),中文核心两篇,一作1篇,共同作者1篇。考博是一个非常艰苦且耗时间耗精力耗金钱的过程,心里压力也非常大,但当你上岸的那一刻,你会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个人感觉考博是对自己尤其是学硕的自己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下面说下经验哈,先说一下对于所有学校的一个统一的经验:1.尽可能多发邮件,有些那种不回邮件的或者回欢迎报考的基本就没戏的,别报太大希望,只有那种愿意加微信的才可能有上岸得几率,我大概发了一两百封才有差不多四五个加了微信,所以后来我也是针对性的报这些加了微信导师的博士。2.尽可能多报学校才能增加上岸几率,我的经验是最多报五六个,太多了你的精力金钱也不够,而且每个学校报考的材料会比较多,大部分差不多,还有一小部分的不一样,建议自己买个打印复印一体机(我在网上买的很便宜,大概300多)这样方便自己在宿舍里打印复印材料。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自己报考学校的经验,总共报考了上交,复旦,南京医,南京大学,中山,同济。
1.中山。这也是我最后上岸的学校,中山真的非常正规,今年是中山第一年改成申请考核,说白了就是半申请半统考,首先材料审核,只要有文章就可以了,也没要求文章的类型以及是否是英文,材料审核阶段过了以后就是确定笔试名单,大概1:5确定笔试人选,比如你的导师招两个人,大概有10个人进笔试,因为我是普外专业的,今年的笔试题当时做完都懵了,题量太大了,英语,解剖,病理,专业课全部在一张卷子上(具体的真题园子里有大神已经分享了)总分300,只有过了180才有参加面试的机会。中山的面试也非常正规,半小时的面试时间,先10分钟读一下博士科研计划的ppt以及全英文自我介绍。再10分钟的全英文的问答,我当时自己导师问的,个人觉得不算难也不算简单,我还是答出来了的。还有10分钟给了一篇全英文的新闻,听两遍,然后问你大概说了啥,已经问一些针对这篇新闻的英文问题,我当时中文回答的。总之中山是我面试了几个学校当中最难也是最正规的。最后我的面试分数大概220多,个人觉得也还行了,最终还是运气好上岸了。另外说一下中山必须要笔试和面试同时满足180以上才有机会录取或者调剂,如果都能达到180,即使没有被你报考的导师录取也有机会调剂到其他医院和专业,总之你不挑应该能有个学上。最后再啰嗦一句中山的学校的优势:学校牌子好,学制短3年,补贴相对来说还可以。
同济:同济当时的导师加了微信的,同济没有笔试只有面试,只要能取得报考导师的推荐信,就有机会进面试。材料审核分两轮,第一轮比较严格,第二轮可能有导师的干预,但两轮等的时间太漫长了,可能其他学校都录取结束了,它才出材料审核结果,有耐心的同学可以试试,面试就比较常规,读博士计划书的ppt,可英文可中文,面试完以后,没有当场出结果,等了蛮多天,结果是没有被报考的导师录取,但是研究生院打电话跟我说可以读科研经费型的,但是不知道跟哪个导师,要到开学的时候才知道,懂的都懂,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交大:我当时也加了导师的微信,他说有名额的,所以就报了,笔试要考英语,非常难,估计接近雅思托福了,题型跟四六级完全不同,我当时考了67,但是我看有人英语考49的都能进面试,但材料审核给了我59,材料审核必须要60以上才有机会进面试,我不懂这个分怎么打的,但是感觉交大水不浅,外校的的谨慎哈。
复旦:当时盲报的,没有加导师微信,而且复旦和交大同一天考英语,我就没去考,所以也提供不了什么建议。
南京大学:当时加微信的南京大学的老师对我印象蛮好,还给我微信电话问了我情况,自我感觉当时最有可能录取这个老师,后来还去门诊找他聊过,聊的还蛮好,他说可以有名额的,可以报考,但是后来材料审核结果出来,没进复试,问了他他给了我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哈哈,可能我只是他鱼塘一条吧。
南京医:当时报考导师是某个不太出名的附属医院的,加了他底下一个下级的微信,材料审核当时是第一名,结果复试的时候被第三名挤了,问了一下,第三名是打过招呼的,复试一天的时间,笔试考了专业课自己英语文献翻译,面试就读ppt,面试完当场宣读成绩及是否录取,过后还是挺难过以及气愤的,因为觉得自己发挥的还可以,后来想想算了,随他去吧,有些东西随缘吧。
总之上岸确实挺不容易,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考博确实坚持不下来,希望能给下面的师弟师妹提供些经验,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