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输头孢前不用做皮试了?——华西专家说:莫得用!

发布于 2023-09-13 · 浏览 1602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推荐


您知道不?近两年来华西医院输头孢,已经没得皮试这个环节了。

实际上,输头孢前不用做皮试,并不是随随便便取消的,而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的确没有好大作用,甚至还会有些“反作用”。

img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过敏反应中心副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孟娟教授、临床药学部(药剂科)管玫主任药师介绍,取消皮试的具体原因有三:                 

1. 头孢菌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几率非常低

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在90万次口服头孢菌素治疗中,仅有5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在近50万次静注头孢菌素治疗中,仅8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从统计学层面来看,这个数据是非常低的了。

2. 头孢菌素皮试结果不准

皮试结果不准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假阳性率极高,另外一个就是存在假阴性的情况。

① 假阳性率极高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头孢菌素给药前皮试阳性率高达10-30%,严重偏离头孢菌素过敏的实际可能发生率。意思就是,做了皮试呈阳性结果,但实际上你对头孢完全不过敏。

② 存在假阴性的可能

也就是说,皮试结果是阴性,但仍然有可能会过敏。导致假阴性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因其他疾病使用的某些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等)可抑制皮肤反应导致皮试结果假阴性。

另外,研究发现,真正引起过敏反应的很可能是头孢菌素进入人体后分解形成的物质,而并非头孢菌素药物本身。

3.皮试结果不准确会带来很多问题

一旦皮试阳性,会造成大量的非头孢菌素过敏患者被误判为过敏,失去使用最佳治疗药物的机会,缩窄了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范围。患者就只能转而使用更昂贵、更广谱、可能更不安全的抗菌药物,这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加剧细菌耐药性的增长趋势。

我国喹诺酮类(通常名字是**沙星)、碳青霉烯类(通常名字是**培南)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高于欧美,一定程度上就是皮试惹的祸。

反之,皮试阴性结果会给医患造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觉得皮试是阴性应该不会过敏,可能会掉以轻心,疏于用药过程中的严密观察。所以,这也就有可能导致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或死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20年1月,经过院内过敏反应、感染病学、药学及护理学科专家共同论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证据,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并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取消头孢菌素给药前的普遍皮试筛查。

虽然多数医院不再做头孢皮试了,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考虑这部分过敏患者的安全。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行做法是,如果患者既往没有发生过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使用头孢菌素前无需进行皮试;如果患者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必要时由过敏专科医生进行检测来确定该患者是否真正过敏,并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

而在我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参考文件《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没有规定过使用头孢菌素前需要常规进行皮试,也仅要求用药前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国家卫健委发布的 《ß内酰胺类抗菌素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也明确提出对于既往没有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不需要给予头孢菌素前进行皮试。

综上,鉴于头孢菌素是否过敏目前也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所以只有做到详细询问既往有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病史,用药过程加强监测,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识别并正确处理。  

过敏症 (124)

最后编辑于 2023-09-13 · 浏览 1602

7 8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