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研究生扫盲专题 | 常用数据库与平台汇总

鉴于介绍常用数据库和平台的第三部分鲜有需要理解和梳理之处,因此我用框架图+简要Q&A的方式来呈现。图片中的解释文字我列出了每个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和独特之处,对于小众数据库还给出了URL。
但注意,并非每种分类只局限于我所列的几个,受国内网络环境影响无法登录、批量授权学校IP以及各专业特异性的数据库我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学习中继续完善和丰富。因为大部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请大家阅读介绍文字后直接将长图保存,并尝试用不同的数据库去检索和下载文献,多实践,多比对,争取在以后的文献检索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
关于临床试验数据及使用,会在后续第四节扫盲课程《循证医学基础》中展开叙述;网络信息资源部分,由于内容较多不一一列举,附件提供人卫9版教材的配套PPT,需要的同学可付费下载。
对所有借鉴学习的客观材料的原作者表示致谢:
- MOOC 西北工业大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
-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钱增强教授《 ENDNOTE 软件学习》课程;
- 人卫9版《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教材;
- Clarivate 在线大讲堂;
- 网络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丁香园,知乎,医脉通,百度等。
Q&A
1.主题词和主题词表的有关概念。
主题词又称叙词,是在标引和检索中用以表达文献主题的人工语言,具有概念化和规范化的特征。主题词的选取需要依据主题词表。举个例子,对于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群,可能会检索维生素C,维他命C,抗坏血酸等不同词组,但其实对于检索,这些词的意义是相同的,经过精确的词义、词性和词量控制,计算机和检索系统所能够识别的对应唯一客体的词语即为主题词,而客户端所键入的其他非规范表述和同义词等,则统称为“入口词”,从而使内容相同相近的文献更加集中,更加具有专指性。
医学检索系统中最常用、最权威的主题语言即为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编制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其发展已相当成熟,并不断增删和修订。世界上许多检索系统和图书馆均借鉴MeSH标引数据或编制词表,如我国的SinoMed数据库进行主题标引的依据即为参考CMeSH编制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EMBASE参考MeSH编制了自用的主题词表EMTREE等。
2.关于文献内容的加工深度和内容性质分类
▲ 未经加工出版的手稿、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属于零次文献(zeroth literature),它是一次文献的基础,又称为灰色文献。
▲ 专著、报纸、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样本等成品文献属于一次文献(primary literature),又称为原始文献,它是人们学习参考最基本的文献类型,也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 对一次文献进行再加工,通过整理、提炼和压缩,并按其外部特征(题名、作者等文献特征标识)和内容特征序化,形成另一类新的文献形式——目录、书目、索引、文摘,这就是二次文献(secondary literature),又称为检索性文献或通报性文献,具有汇集性、工具性、综合性的特点,可籍以查找大量分散的一次文献。
▲ 利用二次文献,选择有关的一次文献再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第三个层次的文献形式——专题报告、综述、进展以及手册、百科全书、年鉴等工具书,这就是三次文献(tertiary literature),它具有参考性和指引性。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从零次、一次、二次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无序到有序,由详到略,由繁到简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的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改善学习者知识结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 关于开放获取(Open Access)
又称为开放存取、开放共享、开放访问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学术界、科学界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目的是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学术信息的交流出版,从而提升科学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实际上目前OA并非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和观念的问题。
OA是基于传统订阅出版模式的另一种选择,通过数字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无限制地通过网络访问各类文献资料,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非营利性活动。唯一限制是要求保证作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在使用时应注明相关的引用信息。大家可以通过下图简单做一对比。

目前OA的实现通道主要包括:OA期刊、OA仓储(机构/学科知识库)、电子预印本(e-preprint)
3.关于常见的文献引用格式

GB/T 7714是我国的国家标准;
MLA(the Modern LanguageAssociation):一般偏重人文学科的应用MLA;
APA(the 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偏重自然学科的应用APA。
4.关于DOI

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也称数字对象识别号、数字对象识别符、数字对象标识符、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等,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涵括的对象有影片、报告或书籍等等。它既有一套为资源命名的机制,也有一套将识别号解析为具体地址的协议。国际数字对象识别号基金会(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是成立于1998年的非营利组织,它是 DOI 系统的行政主体。
DOI码由前缀和后缀两部分组成,之间用“/”分开,并且前缀以“.”再分为两部分。举例明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 DOI 标识符:
10.1000/182
其中的“10.1006”是前缀,由国际数字对象识别号基金会确定。其中,“10”为DOI当前唯一的特定代码,用以将DOI与其他采用同样技术的系统区分开;“1000”是注册代理机构的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的注册机构。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有两个注册代理机构,分别为CNKI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5.关于文献收集和管理
目前最为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即为ENDNOTE,网上教程繁多,此处不再赘述。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三节课程的基础上会相当轻松的GET它的用法,加油。
最后编辑于 2023-09-12 · 浏览 1899